糅陽剛與柔軟於一的全女版詮釋《伊底帕斯》
5月
28
2014
伊底帕斯(臺北海鷗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0次瀏覽
陳榮鈞(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臺北海鷗劇場帶來的全女版《伊底帕斯》,改編自《伊底帕斯王》,於2013年首演,《伊底帕斯》全劇只用四位女演員,所有演員都至少扮演了兩個以上的角色,包辦劇中所有角色及歌隊。當觀眾入場坐下後,演出時間一到,並不是如觀眾熟悉的介紹本劇即將開始,而是四位演員依序進場,像歌隊輪唱的方式,重複著一句句的台詞,台詞內容作為開場的序,也貫穿了全劇要旨,才由導演進場宣告本劇的開始。

舞台的設計非常簡潔有力,四條繩子,數張椅子和一塊投影用的板子,將牯嶺街小劇場的空間運用得宜。故事的開始是從王后生產的獨白,轉而切入到發生瘟疫的底比斯城邦,百姓拿著大聲公喊著:「出來面對!」,要求伊底帕斯王解決瘟疫災難,這個作法雖遠離了當時的時代,卻更貼近了你我的生活型態,讓這古老的文本在演出一開始,就瞬間拉近了時空的距離。之後,伊底帕斯王為解決瘟疫而請求神諭,才知道這瘟疫來自一個不潔之人,經過重重追查,最後才得知原來這一切的命運都逃不過神的捉弄,最終自己就是那個不潔的人,伊底帕斯王就是個弒父娶母的不潔之人,是妻子也是母親的王后上吊自殺,伊底帕斯王自毀雙眼,自我放逐。

臺北海鷗全女版《伊底帕斯》的四位女演員,能量飽滿,情感充沛,在原來文本當中,所有角色幾乎都為男性,將其轉換成女性飾演男性角色後,不但四位演員情緒、技巧、節奏相當優秀突出,除了以高亢的能量將男性陽剛的衝突表現之外,其女性的特質不但顯現了角色內心中的柔軟,更增添了面對命運的韌度。在隨著事件逐漸的揭發,故事情節也越來越緊繃,情緒越來越高漲的情況下,導演聰慧巧妙的透過演員曹瑜,以輕鬆幽默的方式,不但潤滑掉緊繃的情緒,也藉由她擔任的歌隊與群眾的方式轉換填補各個轉場,另外,適時的使用投影文字,使演出節奏留白,讓觀眾得以紓緩情緒,也可見導演對於戲劇節奏調度之一斑。

這個作品除了談到命運的捉弄,在改編之後,更加強了對王后尤卡絲坦內心的刻畫,不為權不為利,更單純的從母性人性角度出發,來探討「愛」。縱使命運捉弄,尤卡絲坦始終愛著她這輩子最愛的丈夫與孩子,這一種無私卻又自私的愛,則是穿越古今,打破語言,確確實實的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臺北海鷗團長身兼編導宋厚寬,用新的劇場語言,述說著古老的故事,四位演員更以真摯誠懇的感情詮釋這則人倫悲劇,在編導演三位一體真誠的結合下,演出票房自然不在話下,後來更是應觀眾期盼加開演出場次,也全部完售。然而這個作品是臺北海鷗的第二個作品,若未來持續有如此走勢,該團隊將會是劇場界一股不容小覷的活水新勢力。

《伊底帕斯》

演出|臺北海鷗劇場
時間|2014/05/24 14: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整體觀戲經驗來看,演員對角色內心的投入與情緒的收放,在真相揭曉的關鍵時刻,主要角色的情感流露,皆能掌握希臘悲劇的核心,也即是透過哀憐與恐懼,達到洗滌觀眾的效果。投影幕上的文字選取,讓筆者重新感受古典精神的提煉與現代世界的對話。(蔡明璇)
6月
03
201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