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現代詮釋與欲望遊走《伊底帕斯》
6月
03
2014
伊底帕斯(臺北海鷗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6次瀏覽
蔡明璇(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博士)

臺北海鷗劇場的《伊底帕斯》從王后的生產與歌隊演員拿著大聲公講述城內瘟疫橫行的原因,巧妙地揭開故事的序幕。當這個段落結束,筆者原以為希臘時空的主旋律即將展開,卻又冒出導演提醒觀眾進劇場看戲的注意事項。如此後設的時空穿越,古典與現代的自由跳躍,的確別有新意。

簡潔的舞台上,透過四條懸空垂直的粗麻繩,展現了權力、自瀆(贖)、慾望、暴力、毀滅等悲劇英雄必經的命運枷鎖。看似簡單的繩子,其多元指涉與詩意展現,巧妙地與本戲的核心作結合。隨著劇情的推展,舞台調度的流暢性與靈活度,再加上對古典文本的改編與重新詮釋,讓筆者看見導演獨特的創意與手法。原先文謅謅的古典台詞,透過導演的巧妙改編,觀眾彷彿貼近王后的內心世界,了解她的愛欲與憂傷。作為王后與母親,對伊底帕斯的愛,透過層層的抽絲剝繭,一切終於真相大白。

《伊底帕斯》的故事核心在於人的渺小,神諭的不可扭轉,以及命中注定的弒父娶母。這齣由四個女演員呈現的《伊底帕斯》,讓筆者期待因性別反串而產生在角色詮釋上的挑戰。除了飾演伊底帕斯的演員,其餘演員皆一人飾演多角。仔細品味由兩女所詮釋的伊底帕斯與王后之間的情欲展現,在肢體互動中,有種柔和的陰性美。筆者無法假裝這是一男一女,兩女展現的同性美,終究削弱了伊底帕斯戀母的原慾展現。在這個女女的演出中,筆者也曾以為會借用女同的情欲,強化甚至重新賦予戀母情慾的份量,但終究這部分的期待沒有產生。為何只有飾演伊底帕斯的演員沒有飾演多角?她在舞台上的扮演,雖穿著長裙、蓄短髮,但其身材嬌小的女性化外觀,終究無法在視覺上說服筆者。節目單上指出:「女性即是意義,她們的身體、聲音即是意義,所以沒有必要以男裝掩飾。」筆者認為若能以女女幽微的愛欲,挑戰伊底帕斯與王后之間的情慾遊走,必能有超越母與子,王與后之間的命題表現。

就整體觀戲經驗來看,演員對角色內心的投入與情緒的收放,在真相揭曉的關鍵時刻,主要角色的情感流露,皆能掌握希臘悲劇的核心,也即是透過哀憐與恐懼,達到洗滌觀眾的效果。投影幕上的文字選取,讓筆者重新感受古典精神的提煉與現代世界的對話。就技術上來看,傳統幻燈片的使用,每一次播放所展生的喀嚓聲響,似乎又提醒著觀眾,這齣現代精神的伊底帕斯,與古典希臘世界的不可切割。唯一可惜的是煙霧的使用稍嫌嗆鼻,加上筆者坐在舞台中央,正好是煙霧特效的出風口。每當煙霧噴出,總得忍受幾秒鐘的暫時停止呼吸,從戲中抽離,靜待煙霧消散,才能再度重返。

《伊底帕斯》的主題雖然是神的操弄與人的渺小,但從此次的改編,筆者的確看到導演的企圖,試圖在強大的神旨背後,展現人對神意的對抗。姑且不論人是否能超越命運,但改編所留下痕跡,也印證了希臘悲劇的原始精神與人的價值。如此,一切的努力也就足矣。

《伊底帕斯》

演出|臺北海鷗劇場
時間|2014/05/24 14: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轉換成女性飾演男性角色後,不但四位演員情緒、技巧、節奏相當優秀突出,除了以高亢的能量將男性陽剛的衝突表現之外,其女性的特質不但顯現了角色內心中的柔軟,更增添了面對命運的韌度。(陳榮鈞)
5月
28
201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