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10
2014
台北詩人(動見体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81次瀏覽
吳承翰 (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一個詩人的一生,是浪漫還是悲劇?既浪漫又悲劇,因為他是詩人。詩人不停地寫著寫著寫著寫著……寫了很多的詩,看起來好像留下了很多,在寫的同時卻也失去了很多。

導演王靖惇用劇作《台北詩人》來追憶家族記憶,詩人王暝在面臨死亡時,開始回憶起過往,開始到不同的人生片段跟不同的人對話。透過這些回憶讓人慢慢看見死亡,透過這些對話讓王暝對自己作自我救贖或是自我療癒。帶有一點佛教中陰身的意味,人在往生的那一刻,既不是上天堂,也不是下地獄,但已經脫離肉體的這個階段,被稱為「中陰身」,也就是不上也不下,卡住的情況。也許當詩人躺在病榻上彌留時,已經進入中陰身的狀態,所以詩人王暝可以跟黑衣人對話,黑衣人帶他去那些他可能遺忘或是故意遺忘的片段。詩人可以化作表姐夫、討債者、大姐的無緣前男友……等等角色。

詩人終其一生都花在文字上面,企圖透過不斷地書寫,去記憶他所記憶的,但寫得愈多,反而讓自我更加茫然;詩人想用文字記錄下所有的一切,尤其是記憶深處最不願意回想卻又最渴望的──家──那不是家,只是住的地方。寫得愈多,家就愈來愈遠,漸漸模糊消失不見了。

導演有的時候會透過一點詼諧笑料的方式去處理如同死亡的沉重感,舉重若輕,愈重的材料內容,用愈輕的方式輕輕帶過;例如大姐跟弟弟在討論詩人的後事:要有大花園、游泳池、美輪美奐的靈骨塔;或是一句「等他醒來再問他想要放在台北還是嘉義好了。」平實無比的語言,卻帶給觀眾荒謬十足的爆笑感,在笑的背後卻能讓人體會到背後深刻又深沉的無奈感。導演下手著墨得愈輕,卻在人的心頭上劃下愈深愈重的印記。真正的荒謬絕對不是在戲劇對話、內容本身,而是存在於你我的現實生活當中;而這樣對於死亡的嘲諷跟對人生無可奈何的荒謬,正是建築在所有人(包括劇本中、觀眾)的身上。

一只病床被安排在舞台的右側,在舞台當中是一條長廊(或說是走道),這條長廊的意境悠長,可以是那條通往死亡的道路,也是通常人生救贖的唯一道路,一開始詩人與高中死黨的相遇便從這裡開始。走道的右側是病床,是死、也是生。走道的左側是各式各樣變幻場景,是生、也是死。一條長廊是陰陽的交界、是陰陽的阻隔;也是人的自我救贖開始與結束的地方。最後詩人終於知道一開始來找他的黑衣人是他遺忘多年的自己。

對詩人來說,這是他自我救贖的時刻。對導演王靖惇來說,這是他透過《台北詩人》一劇對親人、對自我的療癒過程。對觀眾來說,這是透過別人的生命故事,讓更多的人可以去檢視自己的人生,在盲目追求外在物質享受一切的同時,是不是自我正在失去?每一個人的生命透過無數的選擇構成,我們要選擇外在物質,還是選擇忠於自我的精神享樂,沒有一定的答案。離苦得樂,唯有放下,才能超脫,然後到達彼岸。

《台北詩人》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4/05/30 19:30
地點|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為苦尋內心安穩之地的台北詩人嘆息感傷,但不得不說,身為女性,我為劇中那些彷彿投射台灣集體經驗記憶的母親、姐妹、及妻子們,感到發自內心的共鳴理解。(吳依屏)
5月
10
2022
整體而言《台北詩人》在這有些混亂、趨向一致化的社會中,成功塑造停滯的時空,讓我們陷入思考的原點,看著演員哭泣,自己哭泣,笑、對談,然而這輕輕柔柔地朗誦一首又一首詩,沉重卻引發餘韻。(李承曄)
5月
29
2014
說到底,終歸是一家子裡的私事。主角最終死去,觀眾遊歷了一圈,本知道不會有更好結局,那麼這樣一輪之後,解決了什麼關於生死?認真嚴肅地說了什麼輪迴之道?沒有。(周吟儒)
5月
13
2013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