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論新舊,不知所處《雲羅山》
10月
02
2014
雲羅山(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9次瀏覽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14/09/27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文 劉美芳(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新舞台甫成立,台北新劇團先拋出《全本野豬林》、《全本打金磚》等李氏父子(少春、寶春)的代表作,以經典老戲測試上座率,博得了滿堂彩。此後除陸續推出整編的「老戲」外,緣於「舊的題材演出太頻,難以激發興趣了,就得選些以前沒演、或少演的故事,寫成有趣的『新老戲』」,標舉要「發展新題材,修編既有戲。」(「李寶春精演新老戲」〈製作人的話〉,2001),多年來「新老戲」儼然已是劇場(新舞台)∕劇團(台北新劇團)∕製作人(辜懷群)∕主演(李寶春)的金字招牌。新舞台的存廢爭議紛擾未息,劇場暫停營運是實;今年的「新老戲」只得移師國家戲劇院,在大舞台上重新開展新局。

過去劇團選演「新老戲」多有所本,在既有基礎上翻唱新聲,這次推出的戲碼《雲羅山》卻非如此。原編劇翁偶虹當年為李少春、袁世海、葉盛章量身寫本,靈感來自山西梆子王小旺的演出,希冀承續《野豬林》、《夜奔梁山》以來,透過情節內容與演員繁重技巧取勝的成功方程式。不同於禁軍教頭的英雄氣概,梆子戲裡的「上八本」主角幾乎都是「窮生」,不論日後際遇如何,舞台上呈現的是庶民百姓,從小人物的生命裡刻寫傳奇。翁偶虹大筆揮就,不循梆子戲搶男霸女、魚肉鄉里的窠臼,改為對抗強梁、復仇奪子的情節,當然還蘊含了彼岸五0年代創作不可少的階級鬥爭精神。李少春工老生、武生,文武兼備,即使是窮生戲仍要為其安插足以再現王小旺當年所展現的甩髮功夫、撲跌技巧,方能滿足觀眾的期待。

當年劇本寫就因故未能演出,且不計前人的恩怨情仇,李寶春在翁偶虹原作基礎上重排此劇,企圖整舊為新。全劇十幾場戲概依事件發展架構情節,雖然火熾熱鬧,場次則稍嫌繁瑣,不夠簡潔明暢。即使《雲羅山》曾順利於氍毹場上搬演,與今日所見必有不同:現實條件既異,演員成色亦已更變。編導李寶春扣緊反映時代精神主軸脈絡,努力導向通俗本色,冀以引動觀眾共鳴。於是在戲裡添埋許多經典名作的影蹤,除了挑明鋪寫的〈失子驚瘋〉外,還有〈盜銀壺〉、〈開路(耍鋼叉)〉、〈鬧府〉、〈打棍〉......等技巧炫耍;更找來了舞台劇演員郎祖筠跨界票戲。郎姑資歷深厚,演出、導演、主持一把抓,也曾演出現代版的黃梅梁祝,嘴上功夫不在話下。然而非經訓練的嗓子硬要唱戲,實在難以「悅」耳;倘能為其安排俗唱小曲,或能揚長避短。

外力跨刀固然有吸睛之效,演員本務還是得盡情表現人物。飾演劉小義的徐孟珂功夫磁實,口條清晰爽脆,表現亮眼。其與李寶春皆非台灣土地生養,不諳台灣方言理所當然;戲裡卻硬生生要兩位好角兒,秀幾句全無必要的癟腳台語,除了逗趣取樂,實在不知所以。至於「雲羅山」云云,在白士勇其妹約期涼亭相會之前,在劇中恍若不曾存在;奇特的是劉小義居然也默契十足地選定此地會合。翁作原安排白士勇攜妻妹逃離時路過此山,受凍餒而僵,幸遇獵戶英雄萬雄飛相救,似乎較合情理。而劇中楊燕毅的獵戶妝扮,舉手投足樣板味兒十足,霎時竟有錯亂時空之感。

台北新劇團慣以李寶春為主力搭配大陸名角方式演出,台灣的年輕演員在寶春老師多年帶領下,也已漸成氣候。除了培養出旦角新秀黃宇琳,飾演白母的李兆雲有條令人驚豔的寬亮好嗓子,未來發展值得期待。只是「老」旦一味飆唱,縱是常態,卻有不合人物聲情的尷尬,分寸拿捏仍需深思。其餘演員出手皆有模有樣,武戲盡心賣力;雖然騰躍翻跌時急於求好出了些差錯,惜才愛才的觀眾依然給予熱切的鼓舞。有道是:「人不磨戲,戲不魔人。」老戲有待時間淬鍊而醇美,《雲羅山》還可以更老!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
首先,出於個人感覺的主觀陳述,憑什麼可作為一種公共評論的原則或尺度呢?我深知一部戲的生產過程,勞師動眾,耗時費工,僅因為一名觀眾在相遇當下瞬息之間的感覺,便決定了它的評價,這會不會有一點兒獨斷的暴力呢?因此我以為,評論者對「我覺得」做出更細緻的描述及深入剖析,有其必要。
4月
11
2024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的感動,「我」沉浸其中,在修辭上會不會不及「觀眾」那麼有感染力?而且「觀眾」好像比「我」更中性一點,比「我」更有「客觀」的感覺。
4月
11
2024
對我來說,「文化」其實更具體地指涉了一段現代性歷史生產過程中的歸類,而懂得如何歸類、如何安置的知識,也就是評論分析的能力,同時更是權力的新想像。
4月
11
2024
我們或許早已對「劇場是觀看的地方」(源自「theatrum」)、「object」作為物件與客體等分析習以為常,信手捻來皆是歐洲語系各種字詞借用、轉品與變形;但語言文字部並不是全然真空的符號,讓人乾乾淨淨地移植異鄉。每個字詞,都有它獨特的聲音、質地、情感與記憶。是這些細節成就了書寫的骨肉,不至有魂無體。
4月
03
2024
假如是來自京劇的動作術語,比如「朝天蹬」,至少還能從字面上揣摹動作的形象與能量:「腳往上方」,而且是高高的、狠狠用力的,用腳跟「蹬」的樣子。但若是源自法文的芭蕾術語,往往還有翻譯和文化的隔閡。
4月
03
2024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