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聲包裝的溫柔觀照《情人哏裡出西施》
11月
03
2014
情人哏裡出西施(全民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80次瀏覽
陳涵茵(社會人士)

這是一齣以「哏」為噱頭、看似逗趣,實質上卻飽富關懷而主題明確、結構嚴謹的浪漫主義式溫柔劇作。

「哏」一方面是直觀的意譯,指劇中結合時事的幽默橋段;同時卻還是個拐著彎玩的字謎遊戲:「哏」字,在外型上,恰似「有眼無珠」,亦即眼瞎,而這整個文本若有所謂的文眼,想必正是「瞎」之一字。當權者是盲目的,群眾是盲目的,戀愛是盲目的,人性的執著本身就是盲目的,本劇中每一個角色都是有意義的,都象徵了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瞎眼狀態,而那是可悲的、可惡的、可愛的或者可憐的。何者為實何者為虛,什麼是清明什麼是蒙昧,醒與醉的一線之隔和一體兩面,「瞎」的故事闡述的卻是對於人的觀照。而這個主思想,還緊扣著歷史而出發:伍子胥的挖眼自刎。想像歷史卻還能不悖歷史,使歷史產生新的詮釋,是這齣戲的整體基調,也是其妙處所在。

居功厥偉的想來仍應首推張大春。化古詩詞為己用、散發濃烈古典美的同時卻又能兼顧現代性,排列組合的方式稍加調整就創造了新語感。比如〈吳國好聲音〉這一段中對於《詩經》的改編著實令人拍案叫絕。扎實的文字功底產出的即是扎實的文本,看似三言兩語卻有豐富的意象,即使演員未加詮釋,角色本身即已具備七情六慾。

剛開演的頭幾分鐘,原本尚感覺文詞過雅,與整齣戲的調性或者音樂似乎皆不搭,但很快的便發現這反而是一種平衡,同樣再以〈吳國好聲音〉一段為例,正是因為文字的「惡搞《詩經》」,使得這個哏更令人發噱也更為高竿。而王希文曲子的流行律動感,則形同為張大春詞句做包裝,減去幾分艱澀,增添一點親和吸引力,使得整體雅俗共賞。姑且不論旋律好聽與否這類高度依賴主觀的評斷,和劇本相同的,音樂面也有反覆吟唱的主題曲,觀眾很自然的便會記起曲調;輪唱、重唱時不僅音調和諧更有磅礡氣勢,更令人印象深刻。

也許是文本已然強大完滿,演員的呈現反而似乎不那麼重要,其中比較亮眼的,一個是黃士偉,相當具象的展現了一個近乎異化、癲狂的復仇鬼形象;另一個是黃浩詠,烈士暮年的身影真實得足以逼人落淚。其中比較違和的大抵是「身段」問題,大概因為是古裝劇,唱詞又古典,演員有意無意的做出類似但又不是戲曲身段的動作,卻給人不上不下之感,彷彿角色(或演員)手足無措,然而角色理應不會不熟悉其所屬時代的服裝、不會被裝束纏縛手腳,在此情況下,觀眾看見的就不再是角色,而變成演員本體了(亦即出戲)。另外,也許是演員歌唱時偶有些許音準飄移,稍微影響旋律辨識,是個不算大但仍可改善的問題。

舞臺設計走的基本上也是浪漫主義風,滿天小碎花之類的是並不特殊的「老哏」,但就和劇本一樣,浪漫主義沒有什麼不好,恰如本格推理之所以迷人正在於其荒誕離奇,毋須叨言現實人生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老哏」就是一種類型化,或者說程式化,是一種和觀眾無形相約的默契,春天該有百花而秋天要有月,東施和夫差也該相愛相親死而無憾。

延伸到戲劇以外的週邊商品,同樣滿是用心,處處「有哏」;謝幕之際的認真細心,更讓人願意浪漫的相信:誠懇謝幕的劇團必是好劇團。

《情人哏裡出西施》

演出|全民大劇團
時間|2014/10/26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醜化政治人物是《情》的嘲諷效果,但除了勾踐,其它角色安然無恙,表現幅度無法讓人印象深刻。歷史作為幌子,政治結構並未瓦解。愛情橋段需要表演、表情及唱工渲染,才能達「煽情」效果,而二對佳偶也力猶未逮。(紀慧玲)
10月
31
201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