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被超現實了?《夢遊》
1月
13
2012
夢遊(河床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5次瀏覽
陳韋臻

每回步入小劇場看戲時,都有個隱匿於視覺與聽覺外的提問,不曾也從來不被允許問出口:「觀眾席這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總是離開劇場時揣在懷中細細思忖。

然而,這回看了河床的《夢遊》後,竟是導演郭文泰自己對我問出口。帶著這件身為觀眾也回答不出的疑惑,我在離開《夢遊》後不住地想,突然感覺到,在觀看河床的劇場時,我就像是被關在玻璃罩中的星球上的玫瑰,人來人去影移錯身,以為與自己無關,卻是主動地被豢養,卻能在一種距離底下反客為主,捏著武器迎向下一個對話並以目光牽制小王子的玫瑰……如同《夢遊》之於一場夢境,待造夢者自己清醒後,惶惶地不安。

河床的戲,比起台灣其他劇場創作,向來更接近視覺藝術上的美學概念,也貼近影像詩的節奏,這次的《夢遊》,則是重新實驗自己以往的實驗,捏取了大量過往的創作元素:音樂、角色到人偶與自製道具。若為觀看過河床過去作品的觀眾,眼下經驗的是一場結合拼貼與自我挪用的展演;假使是第一次踏入河床戲劇的觀眾,則是場超現實夢境片段漫天蓋地的接合和流動──就像是馬格利特的矇眼情侶穿戴夏卡爾的漂浮身型。

這種將劇場性結合超現實與拼貼的創作手法,繞在舞台周圍垂掛的白色布簾內進行,附加成一種電影屏幕的觀看效果,不僅破除了超現實與現實之間的區隔,也同時取消了純粹視覺美學慣常賜予觀者的旁觀位置。觀眾在非劇場的空間中,經常性地被演員零落的歌聲所切割出疏離效果,遭受煙霧的召喚,更被大量手工偶件的質地引發觸感的錯覺,種種點破屏幕存在的細節,卻總再被超現實的場景所誘惑陷入,連逃生指示都不存在的全黑觀看空間中,每個觀眾經受的彷彿一夜由自我意識無法主導卻遁入潛意識中的集體造夢經驗裡。

而更令人不安的,在於這次《夢遊》之中存在超乎以往河床的暴力,以導演郭文泰的形容,他說是「寧靜的暴力」,但我並不見得認同。「寧靜」無誤,「暴力」亦存,但形容為「寧靜的暴力」怎麼都像是一種無關緊要的戲劇張力。這次的《夢遊》,並非透過戲劇張力來闡述一種純粹視覺的暴力,而是透過緊密又瑣碎的動作安排,加上偶與人的對峙和互動,構成觀眾在觀看上的壓力,或言觀看的行為已經成為一個「目睹」的共謀狀態。

「我從來不知道河床的戲有這麼暴力?!」我在第一次看《夢遊》,數度闔上雙眼不忍目睹的經驗過後,不禁這麼對郭文泰脫口而出。他苦笑著,我也在情緒延遲的狀態下無法陳述,後來再度踏入演出現場後,才能理解,所謂偶與人的對峙,其實是透過偶與人的錯位,隱晦生成的暴力效果。

眼前的偶,具備著飽滿的各種質地,衰老的皮膚皺折、斑白膚色的懷孕女身、超寫實細膩手法畫在扁平紙板上的人臉,又或者漿燙白色的小妖,每一種質地都帶給觀眾最鮮明的「角色特徵」。但並著這些異質質感的,卻是彷彿被操控肢體的演員,眼神直盯著觀眾,身體的擺弄卻是被他者或無形的偶線所定位,鍾莉美右手高舉著刀刃彷彿自由女神一樣的崇高,又或者直接在舞台上被紅顏色滴落到手掌,前方的黃婕菲身體折半被「擱置」在桌面。偶件傳達了比肉體更強烈的生命,演員卻比偶件來得物件,彷彿作為一則現成物一樣的角色,這種劇場中的錯位效果,成為了整部戲最核心的暴力底層。不同於一般偶戲直接讓操偶者「演」偶,《夢遊》則是讓演員與偶共存,卻是人/物對調的不協調性,而觀眾正在「目睹」演員是生命被剝奪的生物,從不協調轉為暴力的氛圍,由此暈開。

向下,偶的腦杓剖半,刀刃直入衣物,困在小房煙霧環伺的頭顱,又或者最後只得回歸母體的腦杓與暴露在孕母下體的成人身軀,都成為尖銳的意義載體,而在場目睹一切的觀眾,儘管與舞台間的距離如同玫瑰的玻璃罩,卻無從脫逃必得拉扯著每個喻身尋覓屬於自己的喻旨所在。這場《夢遊》,是以超現實的劇場語言,帶領觀眾進入一場自我精神分析的過程。

《夢遊》

演出|河床劇團
時間|2011/12/30 20:00
地點|台北市築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工作人員引領觀眾脫下鞋子,由窗戶爬入第四間房。在這間房裡,夢境的看守者與扮演成旅館服務員的演員,交互介紹著夢以及旅館,觀眾已由剛才的旁觀者,踏入虛實難解的領地。(盧宏文)
5月
09
2016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