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來自生活《王魁負桂英》
5月
04
2015
王魁負桂英(臺灣豫劇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6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王魁負桂英》起源於宋朝,明中葉後因王玉峰所著之《焚香記》而著名,並經由不同劇種改編演出,搬演的焦點也因劇種特質不同而有所變動,重心大抵不脫及二折。以本次演出來說,搬演重心主要著眼於焦桂英對王魁的癡情,她對未來家庭圓滿的渴望,在夫妻生活中對王魁的細心照護,最終卻因王魁對於現實考量,被背信忘義的休離,在海神廟投狀泣訴後,於海神面前自縊,化身鬼魂後,仍不死心地想要試探王魁對自己的情意,在王魁的堅定拒絕下,焦桂英的鬼魂終究做出無奈的選擇,活捉王魁下地府認罪。

此劇劇情架構早已人人皆知,但戲法巧妙各有不同,演員在角色心境上的塑造,如何利用程式性的身段步法及唱腔情感,加上外在形象上的打磨,皆成了本劇最重要的注目焦點。

自甫開場,青樓女焦桂英在大雪紛飛的出遊中,救了因名落孫山,盤纏用盡而受困飢寒的王魁主僕,定下王、焦兩人情緣,顯示婚後生活,以及貧賤夫妻百事哀的事實,王、焦夫妻在海神廟定下絕不二嫁(娶)盟誓,背棄誓言者必得付出代價,顯示王魁對於過往生活貧困的厭惡,為了未來的平步青雲,選擇韓丞相之女而拋棄焦桂英,呈現焦桂英收到放離書時的震驚與傷痛,焦桂英心痛難忍地唱出被所愛之人遺棄的悲傷,並且選擇自縊了結自我生命,由地府判官帶著焦桂英鬼魂行至千里,至韓府尋找王魁,則由焦桂英化身入韓府試探王魁心意,但王魁堅拒桂英為妾為奴,終至引來背信忘誓被桂英活捉的下場。

此般的劇情舖陳,來自於夫妻相處的生活點滴,反應當時社會對於煙花女遇上負心漢的刻板印象,難在於如何用最不著痕跡的方式將情感融入於細微入裡的劇情中,卻不顯刻意與突兀;在王海玲與朱海珊兩位資深表演藝術家的台上互動中,處處可見。

焦桂英為了丈夫,賣掉自己過去在青樓營生所有攢存下來的資產,怕丈夫赴京趕考餓了、病了、累了,還委由秋菊帶著陶鍋、棉裡肚與皮老虎託由老僕王興帶著上京陪丈夫一起趕考,而她接到休書時的震驚與傷痛,到海神面前哭訴冤告時的絕望,自縊時的堅決,死後化為鬼魂,帶著地府判官與鬼役千里情探,最後因誓言遭到背棄,由愛生恨活捉負心人;與焦桂英成親後,因為唸書過程枯燥無聊,王魁為了帶妻子去賞月,拉著桂英的長水袖像個小男孩般的撒嬌,中了狀元後因害怕貧困,面對現實寫下休書,愧疚之心油然而生,直到遇見桂英鬼魂進韓丞相府中,試探自己真心時的種種過程,飽實自然的呈現出屬於該劇的主要靈魂人物性格,情緖轉折在唱腔及身段動作間皆有所展現,滿卻不溢,恰得其分,足見磨合已久的對手情誼及默契搭配,也為這段流傳已久的負心情緣留下最完美的演繹。

大量的唱段是焦桂英在本劇中最令人在意的另一個重點,除了考驗演員聲嗓,也同樣測試著演員對角色情感投入的程度。焦桂英遇見良人的喜悅,夫妻之間的甜蜜,離別不捨的感傷,背信忘誓的震驚,對愛仍一絲期盼的想望,到心死冰寒的沉痛,經由王海玲綿厚紮實的聲嗓詮釋,單是感受字裡行間所蘊釀的情感堆疊累積過程,便已十足過癮,加上跟自己的師妹在台上相搏較勁,兩造對手實力旗鼓相當,也為本次演出擦撞出精采火花。

臺灣豫劇團在本次高雄春藝「弄鬼」三大戲中,由青年演員所領銜的《阿彌陀埤》、《一樹紅梅》,到資深演員所帶來的《王魁負桂英》,可以看出臺灣豫劇已進入傳承青年演員承續未來重責的必經過程。經典版的《王魁負桂英》呈現出資深表演藝術家在自我人生歷程中所攫取最細微的感動,以程式性的功法融入人物性格之中,褪去大量炫技模式,以實打實紮的演技逐步磨礪出人性轉變,用不慍不火的方式引領觀眾感知。也期待經過兩位資深表演藝術家把手傳承的青年演員,能夠大量哺育吸收,轉化內蘊成為自己將來在舞台生命上的養分。

《王魁負桂英》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15/04/12 14:30
地點|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陽告〉先是哭訴滿腹委屈,再利用水袖翻袖揚袖表達其不甘願勢必要向王魁討回公道,至最後吐血伏地低吟,字字鏗鏘。這樣的表演不在於任何技巧,而是演員本身由內而外表現出來欲訴無人無奈之情感。(謝孟吟)
5月
14
2018
經典劇目的傳承內容除是前輩唱腔身段的準確再現外,重要是將戲的深刻感發力量,傳予青年演員,後者如何掌握得當,證明經典的魅力所在?而謝、劉倆當天的表演,確實做到讓人動容。(陳韻妃)
6月
16
2015
判官與小鬼在冥界那一幕舞得最精彩,不只翻筋斗,判官甚至還多次從嘴裡吐出火花,技法之高超,無不令在場觀眾拍手喝采。(張簡亦杰)
11月
19
2013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