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於屋舍裡的「非人」──「321小戲節」之《麻煩夫人》、《吉光片羽》
5月
20
2015
吉光片羽(321小戲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83次瀏覽
吳岳霖(專案評論人)

五月的台南,早已跳過盛夏的前奏,悶熱、炙曬,縱使是豔陽將落的傍晚,仍貪圖不到過多的涼爽,還得靠著涼扇用力地搧,逼著夜風捎來些許涼意。只是,待在台南的人們卻仍緊貼著陌生人濕黏的臂膀,空氣裡嗅著鹹鹹的汗味,穿梭在熙熙攘攘、交錯複雜的巷弄間,還有喧囂、熱鬧的夜市裡。每個人開始刻劃自己對於台南的印象:銅板美食、老房子、日式建築、狹巷、夜市……,賦予想像的同時,過著日常的台南生活,遊客也好,居民也好。我,總在假日與平日體驗著兩種台南──擁擠與緩慢,以一個在地人的身分,台南無須過度想像,因為它是「家」。

這兒,不是平常會去的地方。走入321巷裡,空氣裡總是不停交換著泥土的氣味,還有那些擦身而過的人,那麼一點點身體的味道。原為「原老松町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宿舍」的十棟日式建築,在磚瓦圍牆的後頭,擁擠地坐落著一座座瀰漫著腐朽的木製屋房,溢著台南被賦予的符碼:巷弄、日式老屋。於此的「321小戲節」,策展不侷限於「戲」,更有意地在空間、活動裡製造一個屬於台南能夠被賦予的想像;於是,擺了夜市、做了裝置藝術、引了光影……在台南的夜晚,給予人們一個「散步」的可能,去找尋自己體驗台南的方式。

相較於前一年的「321小戲節」,較多複製台北「超親密小戲節」的經驗,而同樣以「導覽─演出」為主軸,拉著觀眾以步行的方式穿梭於巷弄與三部小戲間,今年(2015年)的「321小戲節」給予觀眾另一種選擇的方式。參與演出的四個團隊,同樣在不同的空間帶來演出,分別是台南人劇團《陳X雄》(台南人戲花園)、飛人集社《吉光片羽》(萬屋砌室)、無獨有偶《麻煩夫人》(版條線花園)與耳邊風工作站《棄,時間的聲音並不哀傷》(31號房舍),但同時開演,讓觀眾選擇自己所要走進的空間。以「交換記憶」作為主題,或許就在我們點選售票系統的當下,就透過他們的名字選擇了「交換的可能」。這樣的安排,若要看完四部演出必須花兩個晚上的時間,晃進這條光影交錯的巷子,在滿口夜市小吃的剎那,走入那破舊的屋子,與戲劇所建構的空間。或者,就只選擇其中兩部,如我。

說起來不是巧合,我所選擇的《麻煩夫人》、《吉光片羽》都是以偶(非人)為元素的劇團所創作,於是這樣的「非人體驗」,似乎更多的是找尋「人與非人間的關係」,以及「人∕非人與空間的關係」。同時,也看到的是兩個劇團對於「偶」的不同操作。

無獨有偶的《麻煩夫人》,所謂的「麻煩」稱不上是「大麻煩」,實為雞毛蒜皮的瑣碎雜事,甚至連「沒有麻煩」也將成為一個麻煩,因此整個屋舍被隱喻為世界,像是一個鳥籠,將人囚禁。偶與演員間製造出「分裂」的關係,兩者看似作為一個整體,卻往往彼此牽制與拉扯;於是,演員看似「操偶」,多數時候卻更像是被偶所操弄。作為一個獨角戲(如果不把偶視為一個角色),唯一的演員楊雯涵不能隱藏於偶的背後僅將偶操弄好,也必須詮釋自己作為一個角色。因此,那「不擬真」的偶,在其糾結卻又沒有表情的臉上,與人彼此作為彼此的隱喻。短短的小戲裡沒有任何一句台詞,也不擁有劇情,反而洗練出演員與偶間豐富的肢體語言,更可觀的還有光影、音樂、聲音的運用,在交錯著不同語言文字的投影裡,繁瑣地製造出一種幽暗卻又躁鬱的氛圍。

走進萬屋砌室裡的《吉光片羽》,飛人集社看似藉由破碎的時光痕跡,尋找這棟日式建築裡的過往生活,反而在倒敘、穿插間完整地說了一個故事。陳列於老房子的種種物件:行李箱、微弱燈光,在開門的瞬間啟動了故事被說的可能。飛人集社進行了對空間的想像,合理地說一個日據時期的時代小故事,以及用偶演繹一個小人物──奶奶。相較於《麻煩夫人》的偶不具備完整的形體,飛人集社的偶被賦予了感情,縱使沒有過多的語言,卻能夠與兩位演員進行情感的交流與對話,也推動著時間的軌跡,慢慢鋪陳出故事的線索。不過,由於在日式老屋裡說著那個時代的故事過於合情合理,而故事也平鋪直敘、缺乏高潮(同時也離當代人有所距離),因此最有意思的並非劇情,而是如何藉由偶、人,以及光影、聲音製造出畫面與氣氛。整部作品的動人,除了親情被賦予的同質性外,還有那種輕鬆卻隱忍著沉痛的口吻,在書本載著老奶奶飛於半空中時,慢慢積累。於是,故事看似穩穩地說完了,卻也在燈暗、門關後繼續被醞釀,就如該團所創作的「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擁有類似的敘述生命的力量。

兩部作品同樣以「非人」作為主體(或許《陳X雄》所講的鬼魂也是非人,而《棄,時間的聲音並不哀傷》裡的女子也已逾越人的形貌),但其實都在虛擬間深刻地製造出真實的「生活感」,卻是截然不同的體驗與呈現。只是,我會不斷檢視與懷疑的是吳思鋒在前一年的「321小戲節」就已提出的「空間想像力」【1】。《麻煩夫人》的創作雖有其獨特性,但何以必須被放在這個空間裡,仍是個極大的疑惑,其似乎可成立於任何封閉性的場域,同樣能製造出這種鳥籠內的囚禁感;相反地,《吉光片羽》充分地刻劃了這棟破舊的日式老屋的記憶性,將想像與現實揉成個像詩篇一樣的故事,只是「空間」也限制了能夠說故事的方式,缺乏更多的想像可能,於是故事反而無法更迷人。

夜漸漸沉了,我離開了321巷,走回自己生活的另一個日常,有現代的高聳建築、呼嘯而過的汽機車……。或許,躲進巷子裡的我,穿梭於老屋間找到戲裡的另一種生活。只是,這群徘徊於屋舍裡的「非人」,如何在離開這個空間後更被賦予血肉?或者,對「321小戲節」而言,是如何製造出空間更多的創造可能?我想,這條巷弄、這群屋舍,在台南這個地方,必然能夠釀出更香濃的氣味吧。

註釋

1、吳思鋒認為:「321小戲節必然涵蓋的的兩種時空因素,一是321巷藝術聚落做為近百年建築群的現實時空,一是通過劇場轉化出來的藝術時空,兩者缺一不可,而且就是必須經過兩種時空相互混攪、交錯,而後成為我們所見,所參與的321小戲節。」見吳思鋒:〈檢視「空間想像力」的解放與再造《戲弄321小戲節》〉,《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1843。(瀏覽日期:2015.05.19)

《麻煩夫人》

演出|無獨有偶劇團、飛人集社
時間|2015/05/17 19:30、20:30
地點|台南市321巷藝術聚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