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與希望《Dear God》
6月
03
2015
Dear God(創作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9次瀏覽
劉憲翰(台大商學研究所學生)

這齣戲訴說著潛伏在整個社會、既真實又疏離的社會故事,舞台設計刻意做成一個十字架的樣貌,演員就在這十字架上徘徊演出,似是人從出生就是走向死亡,人的一生就是掙扎與等待救贖的過程。同時也瀰漫著人類「孤寂」與「偏執」的氣息。故事的大量獨白,以文字堆砌出畫面的敘事手法如海浪般一波一波襲來,漸漸揭開故事本身的神秘面紗。

主軸線探討一個單親家庭的父親,發現女兒深夜未歸,狂打了19通電話最後換來女兒死亡的噩耗,其喪女之後內心充滿悲憤壓抑與不願面對真相的心態,透過繼續玩著女兒電玩裡的人物,找尋共鳴與回憶。女兒受不了從小到大被父母遺忘的孤單,決定翹家去找在聽他說話的男子,而這位男人並非真心,只想藉由未成年少女的肉體與毒品來滿足自己內在的空虛,短暫逃離寂寞。女孩的死去與這位男子脫離不了關係,欲替天行道還給人間公義的一位警察,卻無法將男子定罪,最終無罪開釋。從小帶大這位警察的祖母失智,警察的精神寄託與唯一傾吐心事的對象徒剩軀殼,信仰崩壞的警察最後發瘋,親手結束了他祖母與男子的生命。一句「我以為是黑的心結果是紅的,我以為是死的心結果是活的」。在劇末,喪女的父親則在他的自責與回憶中,留下悔恨的眼淚。

故事中穿插出現似流浪漢的三位精神病人,以非寫實的觀點來看,這三人猶如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體、代言者,他們時而出現,在每個角色話語後面緊跟著呢喃,時而又會直接說出劇中人物的台詞,似是潛意識間的對話。他們又代表了基督宗教「三」的符號。在開場演出時,刻意要求演員三人手牽手一起禱告,彷彿三位一體。接續的舞蹈比畫著像天主教聖號的手勢,搭配三拍的搖滾節奏,逐步將人類的思想推向瘋狂的邊緣。若從寫實觀點來看,這三位流浪的精神病人也在尋找彼此存在所帶來的溫暖,同時又想透過藥物、自殺來逃離現實種種的苦難,尋找與逃離、希望與絕望、執著與放下,種種二元對立的元素並行存在,如同線繩交纏在一起,是一種束縛,也是人與其他人之間最後的聯繫,在舞台燈光以藍光及黃光兩相對映色為主題下,貫徹這樣的主題。戲看似黑暗暴力,卻也隱含一種慈悲的原諒。所有事物最終導向絕望,任何努力都毫無回報。但劇作家(馮勃棣)卻沒有讓這樣麼氛圍吞噬眾人,他反對了絕對,提出了各種可能的存在,在劇末,父親在夢境中夢到她女兒與他的對話,他們談及死亡及寬恕,談論到未來的生活,執著父親到最終是否能走出憂傷,看似不可能,但也有可能。傳遞出身為一個人對於最後希望的祈求,從內心中發喊出Dear God。

整場戲看得出導演傅裕惠對於水源劇場運用的巧思,以及演員們凝鍊的表演,唯可惜在於角色的大量獨白與角色性格之間相衝突,又或是幾個類型角色如女兒、警察、男人等角色略過單一平面,一旦兩相對戲,加上拖垮節奏的獨白,讓這齣戲的調性趨緩,讓觀眾觀看時陷於一種無奈的等待。演出時期,台北恰好又發生一件隨機割喉命案,寬恕,或繼續漠然社會這一切,也考驗著台灣人的智慧。

《Dear God》

演出|創作社(傅裕惠)
時間|2015/05/29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三個既無實名亦無身分的代號人物A、B與C,是《Dear God》在我們以身分、名字作為對他者的認知下所進行的設計。更在導演丁家偉的手上,以失控、狂亂與異常的形象重詮劇本寓意,並反射出疼痛之於逃跑的意義。(吳岳霖)
7月
23
2018
表演策略複雜,並不往完全低限的方向走去,時有訴諸情緒,卻又瞬間以各種方式干擾,打破情緒,刻意疏離,阻斷當下片刻真實積累而成的張力,揭露扮演本質,在演員狀態時進時出下,像是遊戲人間。(吳政翰)
6月
23
2015
導演在畫面的處理上擁有獨特的美感,運用場地去創造不同時空的交互對話,我們如同見證了一個世界的形成與崩解,快速翻閱人世間善與惡的頁面。可惜宗教符號濃厚,直接告訴了觀眾這齣戲的基調。(黃怡華)
6月
04
2015
整齣戲瀰漫著一股濃厚佈道大會的氛圍,這是導演與劇作者馮勃棣竭盡所能想要告訴觀眾的訊息。可惜就是這股太過用力的力道,淪為一種刻意與自以為是的天真,強迫觀眾買單而形成意識型態的霸凌。(葉根泉)
6月
02
2015
結論實在下得太早,遂變得毫無重量。那些埋伏的默默,於正常中發酵的危險,以及幽閉於自我中無法溝通的孤獨,都散佚在整個被拉大、被誇張化、流動化的調度中,並被「合理化」為一群都市邊緣人的夢境;也失去了戲劇一觸即發的張力。(林乃文)
6月
02
2015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