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台灣的過去、現在、未來《樂之樂-朱宗慶打擊樂團2015年度音樂會》
6月
10
2015
樂之樂(朱宗慶打擊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7次瀏覽
康宜家(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所碩士班)

受到西方後現代思潮與各國傳統文化的交互激盪,表演藝術的呈現手法開始有了更多元創新的面向,創作者們不再閉門造車,在自己專長的領域中孤軍奮戰,在實驗精神濃厚的後現代思潮沖刷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嘗試跨出自家的大門,試圖在異構同質的各自專長領域中,找出一個創新而又平衡的支點。由此,跨界的表演藝術型態於是異軍突起,成為一種創新的藝術。

對於觀眾而言,參與音樂會不再只是為了「聽音樂」而已。音樂的跨界展演,能凝塑新的元素與創意,甚至集結新的觀眾群,帶來更多商機。創立於一九八六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在即將邁向創團第三十年的今年,以「本土薪傳」為主軸,選擇了台灣在地最有影響力的製樂世家林午銅鑼及响仁和鼓藝工坊為音樂會主角,以音樂劇的方式,呈現出過去這八十幾年來,兩代掌門人由白手起家至名揚四海的歷程。曲目中穿插著戲劇、擊樂演奏、人聲合唱等多元的展演形式,是朱宗慶打擊樂團近十年來一直致力於跨界展演的趨勢。

上半場的故事主軸是林午銅鑼。開場的〈鑼之樂〉,為了展現鑼樂的音色及演奏之美,此曲使用了五十面以上的鑼。包含:水鑼、風鑼、泰來鑼、京大鑼、京小鑼,還有四組有音階的鑼:低音鑼、泰國鑼、二十五音鑼和雲鑼,並創發各類的演奏方式,型塑出鑼多元創新的聲響。琳瑯滿目的鑼,陳列在舞台上,與國家音樂廳牆面上的管風琴相互輝映,在燈光與舞台的視覺效果上,十分引人入勝。

下半場的主軸則是環繞著响仁和鼓藝工坊進行。〈五五堂鼓〉描述著一九八六年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團時,向响仁和訂製的五個不同音高、黑色鼓身的堂鼓;與近期响仁和新製成的五顆堂鼓,來場新與舊的對話。年輕的鼓聲清亮,年長的鼓聲厚沉,兩套鼓齊奏時,彷彿讓我們看見了响仁和兩代掌門人世代傳承的父子親情,還有對於藝術不變的信念與堅持。

音樂會的高潮,來自於响仁和的王錫坤師傅從觀眾席中受邀至舞台上,親自擊奏高齡將近八十歲的响仁和大鼓。聚光燈打在王師傅身上,舞台上的團員們全體面向著王師傅行注目禮。只見王師傅棒落聲起,以單擊、雙擊、壓擊、搖擊和滾奏等演奏方法,將大鼓低沉深厚,鼓邊聲音清脆堅實;由鼓中心到邊緣各圈不同的音色表現得十分細緻。最後,所有團員們在〈鼓之樂〉鑼鼓齊鳴的震撼聲響中,為音樂會畫下磅礡的句點。

綜觀整場演出,在音樂表現方面,演出者皆深具厚實的音樂底蘊與豐富的舞台經驗,擊樂曲目的表現有如行雲流水;而團員們在戲劇的口白與人聲合唱的領域,則略嫌專業不足,於是整場音樂會的脈絡,於整體性與連貫性上便有比重不均,節奏斷裂之感。然而,對於今晚我們在音樂會中得到的-關於藝術的薪傳與信念的堅持;我想,在聆聽了臺灣的過去、現在、未來後,這樣的感動與使命,將深深留駐於我們心中。

《樂之樂-朱宗慶打擊樂團2015年度音樂會》

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
時間|2015/05/31 14: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