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裡的光天化日《34B|177-65-22-不分》
8月
31
2015
34B|177-65-22-不分(藍色沙漠1.33:1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15次瀏覽
鴻鴻(2015年度駐站評論人)

在北投「空場Polymer」四樓的屋頂露臺,一個全新的劇團「藍色沙漠1.33:1」,在台北藝穗節推出他們的創團作。從團名到劇名充滿了數字代碼,或許不是想要故弄玄虛,而是因為要談的就是以符號遮掩才能苟活的一種生存狀態。就像他們每場開放20位全裸觀眾免費觀賞,嘩眾但未必是為了取寵,而是讓台上台下的裸裎一起提醒觀眾面對無所不在的社會禁忌與生存真相之間的扞格。

全劇以一個異女、一個同男居住的兩個並排的房間出發,鋪陳種種性與愛與身體的情事。異女住進了前伴侶的租處,憑著幻想度日;同男則頻頻跟不同人約砲,像一張試紙試出不同階層、不同身份、不同個體的性癖好與愛偏執。段落雖然瑣碎,卻憑著完全跳脫刻板印象的言行細節,引人入勝。加上不斷成為別人小三的姐姐、對自己身體自卑的女孩、喜歡聞腳又有潔癖的中產上班族、或是明知引不起對方興趣仍然渴望做愛的小gay(這個角色甚至以生理女性演員扮演,在在打破慣性對性別的認知)……他們在劇中不斷穿穿脫脫,彷彿身份不斷變換,自我認同也處於焦慮不安當中。但所有身體袒露的細節,和所有做愛前後的相處,無不一再提醒觀眾,我們從沒見過這些、或從沒認真面對過、品味過、思量過,即使這些在人生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份量,即使我們一生花了多少時間多少精力在穿穿脫脫,在試圖找到適合的對象、找到恰當的姿勢。在可得與不可得之間,竟然有這麼一個演出,以演員的肉身為我們說了一次法──至少是給了一個說法,改寫了「日常」的定義。

巴索里尼曾在《索多瑪120天》當中,以對稱的古典美學拍出薩德侯爵的暴虐性愛想像,形式與內容的衝突讓主題更為豁顯。這齣戲也以2.35:1的超級寬銀幕(絕非團名所示的1.33:1標準銀幕)比例──以兩扇左右對稱的門(有時通往室內、有時開向室外),以及一道中央對開的簾幕(有時是窗簾、有時是三溫暖的帷幕),把當代人被掩蓋壓抑的情愛樣貌,毫無遮掩地陳列出來。在浩瀚夜空的掩蔽/俯視之下,這些私密的行為得以光明正大地「野外露出」,面對世人。背景兩棟十幾層樓、亮著居家燈火的現代住宅,恰成為最佳背景:它們是真實的,卻遮蓋了一切;戲劇是敷演的,卻把真實挖掘了出來。

瑣碎,在超過兩個半小時的劇幅當中,逐漸呈現為慷慨,乃至偉大。如果說田啟元的《白水》是同志劇場的希臘悲劇,22年後童詠瑋編導的《34B|177-65-22-不分》便是一台田納西威廉斯。時空有別,卻同樣激烈與溫柔。有時口語敘述先行,例如一段和刺青台客約會兜風的經歷,敘述那人把難吃的零食迎風傾倒在路上,敘述兩人不知往哪兒去只好選擇了汽車旅館,敘述那人一進房間先唱卡拉OK……然後扮演台客的演員才現身吻他。有時則是純粹的畫面在傾訴,例如互不相識的左右鄰居各自往復更衣,一同等車,互相碰撞,動作錯雜重複彷彿不同時間的生活被重疊成了立體派繪畫。又例如因尋同學不遇的女孩闖到隔壁家,兩個女孩在客氣與親暱的混亂交談中竟全身脫光,對著鏡子久久不語的片刻,都散發出質樸又迷人的詩意。

在首演當晚,開演前大雨如注,觀眾披掛雨衣看戲。演到一半又跳電,在幾近全暗的微光中,演員卻繼續表演下去。各種惡劣環境的不利因素,卻都成了這些行為必須突破的重圍,讓整齣戲的內外行動合而為一。裸體的觀眾參差在觀眾席間,身為一個穿著衣服的觀眾,事實上後來我是感到羞愧的。把自己遮掩得這麼好,無非是掩飾自己的膽怯。最後當兩位男女主角赤裸地穿過觀眾,到後方更廣闊的露台去遙指天際、或隨興舞動,他們已將舞台擴展到了整個城市,讓觀眾在雨後返家的路上,感覺自己仍在這個瀰漫開來的演出當中。

《34B|177-65-22-不分》

演出|藍色沙漠1.33:1劇團
時間|2015/08/29 19:00
地點|空場Polymer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為什麼不能裸得理所當然、性得恣意囂張?為什麼必須與情愛牽涉?為什麼做愛卻不愉快、裸體卻不自由?這倒也不是對文本的批判,也許更趨近文本勾動的思考,或者是看多了文本再現現代式的自縊性情感卻不能理解而生的些微煩躁。(陳涵茵)
9月
07
2015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