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好菜,一齣好戲《美味型男》
9月
02
2015
美味型男(紅潮劇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3次瀏覽
陳怡君(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戲未開演之前,編曲兼現場演奏的黃長頌自彈自唱了幾首歌,乾淨充滿感情的歌聲已經讓大家陶醉不已,特別撫慰了在傾盆大雨中趕去看戲的溼透的觀眾們。

「美味型男」梁允睿除分飾母親和他自己,再加上發展劇情之角色:主播、節目製作人、節目部人員和記者,總共六種角色切換自如,但演員身在這些配角時的表現,遠不如母親/兒子角色切換之間的衝突來的精彩。操著一口台灣國語,而且活潑愛說笑的母親-白米廚娘,有其豐富的故事和心理轉折,貌似一個大剌剌又粗魯的歐巴桑,但卻流露出母愛之溫柔細膩,特別展現在以下兩個片段:當兒子以為母親離開了,安靜準備菜單時,母親伸手為兒子撥頭髮(梁允睿反手撥頭髮),以及在最後母親即將離開時,為兒子提醒觀眾:「等一下允睿拿菜給你們吃的時候,記得跟他說加油!」母親的關愛和祝褔為全劇最動人的地方。

梁允睿飾演白米廚娘的篇幅略大於美味型男,雖然重要的線索和劇情發展是由美味型男來帶出,但更多時候是由白米廚娘在現場煮菜並講述母子之間的點點滴滴,包括與觀眾互動,她的鮮明性格和重份量的演出,使我們不禁有一種錯覺,錯覺白米廚娘才是真正生活著的人,而美味型男則是處於漂流狀態下的不安定靈魂,或許「家」並不是屋子,也不是故鄉,而是有媽媽在的地方,美味型男的孤獨來自於對母親有太多的愛與恨,卻無法好好的說明,所以直到最後一首歌,白米廚娘溫暖地表達對兒子的愛融化了彼此之間的冰山,美味型男的心也才得以釋放與沉靜下來。

音樂劇中歌曲絕對是關鍵,作為一個觀眾,「聽得清楚」和「感覺對了」就是加分的。但第一首歌曲我想並沒有發揮很好的效果,我們大致理解這首歌在表達媒體的真相與亂象不分,是透過多媒體投影和歌曲前的新聞台詞,卻不是歌曲本身。另一方面,演員梁允睿演唱功力高強不在話下,一人分飾多角時可以做聲音上的豐富變換,但唱歌時就無法克服這樣的難題,雖透過表情、表演和語言(兒子唱中文;母親唱台語)做出分別,但我們的確在白米廚娘身上,聽到說話與唱歌時聲音上的落差,不免有些可惜。然而整體來說,《美味型男》除了有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實也不失為一場聽覺的饗宴,黃長頌和梁允睿的演唱都如魚得水,可以令觀眾大膽去放心享受。

《美味型男》時而打破、時而建構所謂的第四面牆,劇場瞬間充滿家常菜的香味,而且強度出乎意料之外。再加上白米廚娘與觀眾互動熱烈,自由而機靈逗趣,觀眾席數度沸騰,一盤芹菜炒花枝就這樣一排又一排地傳下去,在劇場吃東西再也不是禁忌,而是一種溫暖的體驗。我想劇場作為一個讓故事與人相遇的空間,真實的交流或許是這場演出最獨一無二的地方。

《美味型男》

演出|紅潮劇集
時間|2015/08/29 18: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員一人分飾兩角,在男女/老少之間的性別與世代差異中,豐富了不少音樂上的可能性。在母親鬼魂現身/附身時,以念經般之音調節奏唱誦母親書中的食譜步驟,是相當巧妙的設計。母子倆在節目中邊做菜邊吵架、賭氣的段落,就經由樂團如秒針滴答聲的固定節奏拍型,提供了合理的動機。(白斐嵐)
9月
09
2014
音樂為這場戲創造許多感動,聽到窗外雨聲聯想到兄長的死亡,進而引導出兄長遭火舌吞噬的悲劇,完全是八點檔的劇情設計但是在梁允睿充滿感情的歌聲中這一切都成立了。(連修偉)
11月
20
2013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