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海島上拂來微風《南方小島的故事》
10月
14
2015
南方小島的故事(偶偶偶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74次瀏覽
謝鴻文(專案評論人)

偶偶偶劇團的「文學劇場系列」,之前曾演出過《我是貓》、《湯姆歷險記》等外國名著,直到2014年首次相中改編演出台灣本土兒童文學作家林鍾隆的作品《蠻牛傳奇》,《南方小島的故事》是偶偶偶劇團再次慧眼獨具,選擇林鍾隆很珍貴的一本日文繪本《みなみのしまのできごと》改編而成。《みなみのしまのできごと》這本繪本是1976年9月由日本學習研究社出版,從未在台灣翻譯出版過,首次在劇場呈現意義非凡。

《南方小島的故事》應用說書的結構,讓新增的說書人角色融入劇情中,一邊說書同時,一邊引領其他演員佈置出充滿南洋風情的舞台布景,同時介紹現場演奏的樂手出場,接著故事中的角色也一一出場。所有的角色都是非人的偶,馬、牛、老虎、火雞、鸚鵡、孔雀登場的一剎那,明麗鮮豔的色彩,大眼睛逗趣討喜的造型,加上各自被賦予一個聲音或動作表現特色,例如鸚鵡會不斷重複唸著:「可愛!可愛!」,火雞總以搖屁股先示人,使人看了便心花朵朵開的喜愛。

而故事中的主人翁男孩小童,這個偶的外型一眼便可傳遞小童有點調皮好玩,又不失天真可愛的內在特質。在說書人還在介紹其他動物時,小童已耐不住性子先跑出來亮相,不時嘻嘻地笑著,擺明是在和說書人玩遊戲。遊戲是兒童文學、兒童戲劇重要的美學特徵,但遊戲必須內建於創造力、想像力兼備的基礎上去完成。小童自我創造的遊戲,很符合兒童審美情趣,同時勾引兒童觀眾對接下來劇情的期待。從中我們亦可看出小童與島上動物和諧愉快的相處,親密融合,這部分的鋪陳,補足了原作中沒描寫到的日常互動,也為之後小童能向動物順利借東西的原因埋下伏筆。

小童這個偶的形象被創造成沒穿鞋,赤腳一方面符合小島原始簡單的生活風貌,另一方面突出他的自然野性。亨利•吉勃遜(Henery William Gibson)《男童學或男童分析》一書一再指出男童天生具有陽剛、野放的特質,因此申述男童的教養應當重視戶外生活的體驗和磨練。但這本書引發的批評,來自於野孩子這種對男童形象的刻板定型,忽略了性別氣質流動的可能,也忽略了性別氣質在社會環境、家庭教養的方法不同下會產生的異質,當然還有先天的心理因素也會使男孩不必然都像野孩子。

不過原作或這齣戲中,小童並未被偏狹的塑造成野孩子的單一樣貌;相反的,小童還有他甚溫柔、體貼、細心的一面,例如他觀察到相依為命的媽媽每天都很辛苦工作,為了逗媽媽開心給她一個驚喜,向動物朋友各自借了一個身上的東西打扮自己,於是馬的耳朵、牛的角、老虎的毛皮、火雞的下巴肉垂、鸚鵡的嘴、孔雀的羽毛,從原來身上拆卸下來(由此可見偶的設計也頗費巧思),再裝扮在小童身上。小童全身一下子背負那麼多東西,頻頻重心不穩快跌倒,看起來又滑稽又可愛。

故事的精采轉折,就在媽媽被小童的怪模樣嚇暈了,連醫生也被嚇昏過去,小童又趕緊去還動物朋友身上的東西,遇到沒有嘴不能說話的鸚鵡,咿咿呀呀的又衍生出許多笑點。編導孫成傑完全掌握住這個故事種種吸引人的可愛元素,在舞台上戮力展現出一股清新不造作的氛圍,宛如海島上拂來微風,吹送著怡悅。

現場演奏的音樂豐富有層次,不管是襯托配樂、模擬動物聲音,周建勳操演各項樂器不疾不徐,也讓看這齣戲猶如聆聽一場音樂會,多添幾分迷人色彩。可是說書人身上背的烏克麗麗,除了出場時彈奏吟唱過一次,其他時候只是一個背在身上的道具,沒能繼續彈奏穿插在各場適當段落,不免可惜!而我認為這齣戲的演出,若能採用環境劇場形式,或者設計成環形劇場,舞台區被觀眾包圍著,或許更有海中小島的情境況味,觀眾與偶的距離更近,也更能感受偶的生命在演員嫻熟的操作下如何活起來吧!

《南方小島的故事》

演出|偶偶偶劇團
時間|2015/09/26 19:30
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