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合併新嘗試《優腔華調─李和莆人聲系列I》
12月
08
2015
優腔華調─李和莆人聲系列I(凡響管弦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45次瀏覽
曾大衡(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每年都有新作發表,並且在創作的曲調上有特別語法的李和莆,繼去年的「聲,so打擊」擊樂系列I,今年再推出以人聲為主的「優腔華調」。這次的人聲系列,是將許多新詩與台灣本土詩加以譜曲,並結合鋼琴伴奏徐嘉琪,與楊艾琳、陳允宜、王望舒、林中光等聲樂家的演唱,呈現不同的跨領域音樂、文學、演唱風貌。

開場的《搖子歌》是李和莆多年前為向陽詩作譜曲的作品,有別於之前的合唱版,這次由楊艾琳的獨唱,更能專注深刻感受一個母親,在哄孩子睡覺時殷切的期盼孩子安穩長大的愛。第二首《阿媽的白頭鬃》對比《搖子歌》,一個是年邁耆老,一個是初生嬰孩,不同的寫照,李和莆在《阿媽的白頭鬃》的曲調上展現了兩者的落差,尤其在「清朝出世日據嫁尪,如今守寡幾偌十冬」這兩句,透過楊艾玲詮釋的曲調與詞情,讓人能感受到時代變遷的無奈。

由陳允宜所唸唱呈現陳黎的詩《梳子》,四句的詩句,用無調性的伴奏與敲擊呈現萬千髮絲的凌亂,情緒性的唸與唱強烈表達,梳子化作時光看見白髮時間的軌跡。《春分》這首有些混亂,或許沒有依字行腔,有些文字與曲調不是那麼的契合,結構大致相同的四段沒有太多的變化,音階大部份維持在相同位置,聆聽上久了會有疲態。

《五月節》輕快的台灣民謠節奏,感受在地化草根的親切。《愛酒》多半音的伴奏,呈現一種神秘的驚悚,符合幾杯黃湯下肚的情緒,林中光厚實的嗓音,詮釋酒在胸膛的沸騰。陳昭誠的一系列童詩《哇哇哇!》、《李仔糖》、《夜精靈》,用五聲音階搭配爵士和聲的語法以及輕快鮮明的節奏,幽默表現了童趣。胡適的三首小詩(第一首小詩、第二首小詩、第三首小詩)用「極短」風格當作主軸,白話詩變得不白話,充滿了表現主義惆悵之感。《彎彎月娘》有流行音樂曲風的感覺,搭配聲樂唱腔略顯違和。《烏面祖師公》同樣也是台灣民謠的曲風編排,符合詞情的意境表達。《搖籃歌》、《滿山春色》、《草螟弄公雞》三首二重唱,在念唱之間互相對話,文字出現音符與情緒宣染,像是熱鬧的彼此分享。

幾位聲樂家都習慣以義大利聲樂的詮釋唱法,表現這些台灣在地本土詩詞,一開始實是滿新鮮的一個嘗試,有一種跨國融合的感覺,但聽久了發現,樂曲合聲轉折都極為雷同,久了會有疲乏的感覺,而義大利聲樂唱腔的詮釋,也難以完全表現台語語言性所獨有的特色。另外,聽眾大部分皆是音樂系或音樂界人士,愛樂者所佔為數不多,或許也反映這種聲樂演唱的融合不夠貼近大眾的聆聽習慣。作曲家在做這樣的跨界融合時,也要思量考慮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語言性與聆聽習慣帶來的差異,才能夠找到更適切的詮釋。但是對於李和莆勇於創新的挑戰,以及對音樂的熱情與創新,實是給予極大的肯定,期待在明年能夠再次聽見他的新創系列,讓跨領域藝術的結合能夠更上一層樓,也把台灣在地的文化創意用不同的表現媒材─音樂─呈現出更新的風貌。

《優腔華調─李和莆人聲系列I》

演出|凡響管弦樂團
時間|2015/11/05 19:30
地點|台北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