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磨」新世代「Super New 極度新鮮」《盤腸大戰界牌關》、《紅線盜盒》、《梅妃(選場)》
2月
23
2016
Super New極度新鮮(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9次瀏覽
陳韻妃(社會人士)

國光劇團「Super New 極度新鮮」歲末封箱演出,打著「新人演好戲,老將推新戲」特色,青年和資深團員均有學戲的挑戰,青年演員挑樑情形增多,展現劇團訓練後進的用心。第一天劇目,頭一齣首重作打,後兩齣唱功比例逐漸越多,是以整體安排文武兼俱,分說如下。

一、《盤腸大戰界牌關》

劇團特別邀請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當家武生戴立吾演出此戲。戴立吾近年從福建京劇院演員兼導演李幼斌(1938-)增進武生技藝,後者為當初北京富連成盛字輩、著名武生李盛斌[1]之子。看這版本的戴立吾,作表不是花俏風格,也不為顯示功底,如果在不適當情節如起霸、單人在臺上(非指耍下場花)時,做高難度身段,嚴格來說不過是炫耀技巧,但戴的穩、快、輕武功,除表現人物高超武藝,在此亦是身體受傷的痛苦摹狀(如擰旋子將肚腸翻絞具象化);當羅通被王班超刺破腹部,又要繼續對打,演員都不忘「人物負傷而戰」這回事,穩健身段中表情仍然帶戲,作足盤腸「苦戰」。

劇情簡單,唱唸不多,但主角服裝造型可以看出些「戲文」來。羅通出場紮白靠,中間與王班超初次交手時穿黑色馬褂箭衣[2],後則換黑色漏肚[3]進行盤腸戰。從武將整齊穿戴到丟盔卸甲的服飾變化,暗示人物精神飽滿與否和戰況激烈狀態。武功高強的羅通之所以狼狽至此,自稱遇王班超「一時大意,致槍法錯亂」。王班超(有些戲作王伯超)武藝未必高出羅甚多,但外形令人驚詑。此角色京劇以花臉應工,畫「白色象形臉(喪門)譜,用勾法,屬將官類,用於《界牌關》」[4],扮相「白蓬頭,雙抓髻,白耳毛子,戴小額子,插翎掛尾,白扎戴於下巴底下,嘴下貼紅舌頭,墊腰紮膀子,穿白老斗衣,繫下甲,活脫一個『白無常』現身」[5],如地獄勾魂使者的造型,渾身充滿怪異死亡氣息,正是羅通剋星,注定要敗於他手。

劉育志(1993-)飾演王班超,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系畢業,主修淨角。本戲對上戴立吾,表現穩當,招式緊湊也沒亂了陣腳,一處以槍小幅度繞圈刺戴立吾頸脖的動作,但見戴立吾輕鬆應對,也是對手配合得好,戲在兩人對打下越是精采。

二、《紅線盜盒》

改編自唐傳奇〈紅綫〉,小說敘述唐朝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有意進犯潞州,潞州節度使薛嵩侍女紅線協助解除兵禍的經過。戲是梅派新編,主角服裝造型、場次設計與《霸王別姬》之虞姬有部分相似。紅線飾演者為2014年拜梅葆玖為師的劉珈后,造型梳古裝頭,披紅斗篷,著金底滾藍邊紅繐魚鱗甲,胸繫藍絨球,因人物有武功故腰間佩劍,又因其為謫仙下凡能使法術,所以手持拂塵,本次選折〈夜行〉(/行路)表演看頭正是紅線夜間前往田承嗣軍營路上,持拂塵之舞。為表現行路匆匆,有許多身段的曲線設計如圓場、旋轉、臥魚,在走步或旋繞的大大小小迴圈中,劉珈后均維持身上物件拂塵、劍、披風整齊不糾纏。邊舞邊唱西皮系列板式時,特別是【西皮原板】的三、三三四句子,頭三字音始終如叫板的高度;幾個國語ㄐㄑㄒ發音的尖團字,嗓音清亮,營造人物俠女英姿風采;最後【西皮散板】「催祥雲」的唱法,如果把三字比喻成爬山,她在祥字微停兩秒後,雲字一路拔高攻頂,絲亳不見氣息減弱,不像大陸梅派名旦李勝素唱來遠兜近繞、頓挫分明,似鋪階梯登頂,其實取巧省力。劉珈后的紅線女越到後邊,英氣更是直沖雲霄,整體形象透過唱腔彰顯得非常飽滿。

三、《梅妃(選場)》

演繹梅妃江采蘋因楊玉環進宮而失寵情事。國光劇團演三個段落,將唐明皇遣高力士送一斛珍珠情節從梅苑賞花移至上陽樓東宮殿,讓賞花悲嘆自身情緒完整抒發;以安祿山進擊邊關、郭子儀匡復國土等眾武將過場交代情節;不演梅妃自刎、被闖入宮的番將視為神佛葬之以禮,而演其在明皇夢中相會。程派五老傳人之李世濟版本只演至自刎即劇終,程派五小旦亦是李之弟子李海燕演到相會結束,國光直接演出夢境團圓,一來避免前述自刎情節有些荒誕可笑,二來保留梅妃美感形象,三給予女子譴責「最是無情帝王家」薄倖的機會,成全觀眾補償心理。

2011年王耀星拜李世濟女士為師,隔年9月貼演《鎖麟囊》可視作初期成果,當時唱法有幾個問題:口型過於開闔,演唱用力頓挫、發在重唇字音特別清楚,以及底氣不足,所以唱得辛苦。觀察王耀星在本戲著名唱段【二黃慢板】「別院中」等八句,重唇音別、梅、伴字的音唱分叉了;因、空字使勁明顯,舌上音(捲舌)初、知字也有過份用力情形;本唱詞多含介音一的字,板式緩慢時,其氣息不接,很容易畢露單音拖長、缺乏輕重起伏處理等缺點。不過「遞一陣笑語聲到耳分明」一句,比之李海燕唱明字的音高走低,與全句樂勢不合,聽來十分奇怪。王耀星此處詮釋較接近李世濟。

國光近年陸續招收青年演員[6],他們露臉多在團慶公演、歲末封箱與平時周末文山劇場,遇有合適機會也安插在新編戲裡練習「創造角色」(如凌嘉臨在《十八羅漢圖》飾嫣然),這類「演中學」是訓練演員熟悉狀況最快辦法。不過戲要學得紮實,仍以「師徒制」才牢靠,劇團已好幾次於暑期規劃人才培訓,請各行當的大陸名角為年輕人說戲,如本次表現不俗的劉育志2015年參加團裡「104年暑期人才培訓計畫」,由大陸淨角賈士銘傳授《拿高登》(又作《艷陽樓》)[7],在今年三月「告別文山專場」即可見習藝成果。劇團提供舞臺,青年演員又肯努力,少部分人還接觸其他戲曲領域來磨練自己,已漸次嶄露頭角。期待這些演員日後發展。

註釋

1、李盛斌(1909-1090),北京富連成盛字科幾名武生中最先露頭角,「在科時長靠短打兼擅,且有嗓子,雖不耐重唱但夠得上調門。出科後戲路漸趨南派,演短打戲多於長靠戲,而以撲跌翻摔見長,勇猛獷悍,十分賣力。拿手戲《界牌關》、《四杰村》、《伐子都》、《花蝴蝶》以及《鐵公雞》、《三江越虎城》等。」見吳小如《看戲一得》,北京:北京大學,2012,頁66。

繼承武生楊小樓風格,兼採南北武生長處,表現「精神、快捷、陽剛、健美」等特色。並列「盛字三傑」(即高盛麟、楊盛春、李盛斌)與「北京三李」(李萬春、李少春、李盛斌)之中,另有「勇猛武生」、「活子都」贊譽。參見網路資料:http://blog.yam.com/yeungming/article/17308120,查詢日期:2016年1月30日。

2、馬褂,又叫馬褂箭衣,本是清朝官員的行服。式樣是圓頭對襟的短上衣。顏色有上五色,以黑、黃兩色為主,有龍、花、素之分。」參見趙之碩、張耀笳、于瑛麗《中國傳統京劇服裝道具》,臺北:淑馨,1992,頁38。

3、漏肚,圓領半身,長袖束口,領及下端有鈕扣,胸部露空,故名《界牌關》中的羅通在盤腸大戰時就穿漏肚。戲中武打時,表現人物激戰,情緒亢奮,袒胸露懷用。」同前註2,頁39。

4、盛華繪譜、常立勝注文《京劇臉譜圖解》,北京:人民音樂,2004,頁205。

5、參見盤腸大戰今不傳(圖):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zhuanti/zgjj/2007-12/10/content_9365643.htm查詢日期:2016年1月31日。

6、例如生行黃鈞威、劉傑夫,旦行凌嘉臨、黃詩雅、張珈羚、林庭瑜,淨行曾冠東、劉育志等。國光劇團網站:http://www.kk.gov.tw/orchestramemberlist?uid=621,查詢日期:2016年2月10日。

7、劉育志從賈士銘改習花臉(原攻武丑)已有幾年時間。參見《國光電子報》第140期(2015/11/5):http://www.taiwan-roc.net/kknews/1511/page15011-1b.htm,查詢日期:2016年1月31日。

《盤腸大戰界牌關》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6/01/22 19:30
地點|臺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其創作主題而論,《1624》貼近官方政治意識對臺灣國家發展的想像:以厚實的經濟實力競逐全球市場的海洋國家(「在開闊世界,留下我的行蹤,離開故鄉,去尋找黃金夢鄉」);就其演出形式而論,《1624》毫無保留地隨應社會風潮:堅定的本土姿態(以歌仔曲調唱出「阮是臺灣」的心聲),充滿商機的粉絲現象(種類繁多的周邊商品),網路世代的閱聽習性(我們都是Gameboy);就其創作意識而論,《1624》滿足了所有「政治正確」的標準:「原住民」(「臺灣土地是我們西拉雅的」),「女性」(女祭司尪姨、女海商印姐瓦定),和「轉型正義」(「翻轉受傷的皺褶,新的咱已經成形」)。綜合言之,演出團隊身後的官方文化機構,藉由這個充滿宣示性的唱詞,華麗的視覺意象,舞台明星和粉絲熱切互動的表演景觀/奇觀,整編臺灣主體的文化論述(「只要住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就是一家人」、「你我初見各言語,今日能通留文書」),化解社會內在矛盾(「每一道皺褶有歷史的傷,每一吋新生有熱情溫純,新的時代展開完整的自我,對所有受辱的生命,要有理解和包容」),進而確認所謂「本土政權」(「阮是臺灣,阮是臺灣」)的正當性。
3月
13
2024
「複數」於焉構成這場燈會大戲的策略,卻也成為某種必須,甚至是枷鎖——既是創作對1624年的解答,亦是問題。由於1624年本身帶有的複雜意義,也延伸出《1624》在製作背景裡必須承擔的複雜訴求,包含史觀建立、族群重思、國族定位等,表現在內層、甚至已滲透到外層的是:四百年後、身處2024年的我們嘗試以此為出發點重新面對自身的過程。《1624》在某種「有臺灣意義」的燈會大戲框架下,又以「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起點」為題,同時得肩負「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責任」,甚至是延續《見城》以來的榮光,步步從一面城牆(《見城》)、一座城市(《船愛》)到整個臺灣,最後只變成一部「不夠爽的爽片」——但,一部戲究竟得被賦予多少責任?
3月
11
2024
相較於《媽祖》演出帶來的在地饗宴,《1624》雖然故事以臺南為核心,卻可見以城市躍居國家定位的意圖。整體舞台架構以船帆為意象,帶出各國海上競逐的主題,醒目且特殊的舞台別開生面,然而舞台裝置過大也稀釋了演出的效果,即使坐在觀眾席前中段,仍無法看清台上演員的走位與身段,多數時候仍須透過螢幕來輔佐理解劇情,這或許也是此類大型戶外展演的問題所在,平視式的視角、太過遙遠的舞台,並不利於多數觀眾的觀賞。
3月
11
2024
《長安花》雖然返回〈李娃傳〉,卻不依循〈李娃傳〉一見傾心的愛情開端與終成眷屬的團圓結局,亦非採用古典小說的「雙美」舊套,而是回到唐時「良人賤戶不可通婚」的真實,從有距離且不圓滿的愛情,反面證實愛情的深刻雋永。這樣的詮釋角度,確實為這個故事打開新的局面,但若說要完全跳脫元明以來的戲曲創作,卻仍有一定的難度。
3月
04
2024
此劇改編自《我不是忠臣》,原作題名直接點出價值辯證,而改編將主軸立於袁崇煥生平,描述明末女真崛起造成東北不安,袁崇煥起而平亂,戰亂導致君臣逐漸離心,最終被凌遲處死。此過程與崇禎登基之路交錯,呈現雙主角結構。雙主角這樣的媒介,把不同處境的憂傷並聯。觀眾依隨雙主角歷經理想破滅引發的信念變化,看見戰事如何改寫人的意志和思維。
2月
22
2024
民戲最受推崇的是飽含腹內功夫的活戲技藝。指的是在廟口上演的歌仔戲——民戲,通常沒有劇本、臺詞,甚至沒有文字資料,由主要演員口述故事情節,透過口傳心授,由演員臨場發揮、相互配合。因此,常年表演經驗累積出來的腹內功夫——活戲,是民戲最受推崇的藝術價值。
2月
08
2024
《劉姥姥和王熙鳳》為台北新劇團2023新編戲齣,編劇兼導演李寶春意圖打造非屬彩旦亦非純然老旦的「劉姥姥」,將目光放在劉姥姥與王熙鳳兩人互動產生的情誼上,跳脫以往戲曲紅樓夢的敘事架構,注重角色本身故事。以京劇演員四功五法的底子為基礎,延伸原著角色特性,結合螢幕投影科技,意圖發展出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2月
08
2024
試著把觀看的視線放寬,就會發現——在室內劇場之外,歌仔戲仍以酬神喜慶的祝儀形態散佈在各廟埕民家。這類演出就是外台民戲,沒有劇本當天才依講戲仙安排現場決定劇碼。陳美雲歌劇團便是大台北地區名氣響亮的老字號歌仔戲劇團之一。
2月
06
2024
《寶蓮燈》是一齣充滿象徵隱喻的神仙戲。神仙戲某種程度上承載著人類追尋永恆的內在意識,不停被重述而歷久不衰;也反映戲曲發展與宗教彼此的緊密關聯。
2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