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是何物?《雕從小記》
8月
31
2017
雕從小計(非伶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7次瀏覽
張洛韶(新聞分類員)

改編於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的《雕從小記》,在演出之前已傳遍於文學界(推票最後一波甚至與聯合文學合作贈票活動)與金庸迷當中。而要從兩個故事八本書濃縮成85分鐘的劇碼,可見編導功力之深厚和精準,《雕從小記》無疑是今年藝穗節當中內容非常豐富的戲劇之一。

演出地點在台北國際藝術村邊境劇場,雖不像其他地點交通便利,但其地點的特性為其故事所要呈現的氛圍增添了不少分數,演員更物盡其用的將荒草磚塊等物幻化成情花或是山谷;山區的狂風與黃沙也像打破了觀眾與演員間的距離,讓演出的情緒更貼近觀眾;再者因為其地點在戶外而導演更打破傳同劇場的規則,讓每一角落皆有著故事上演。如果硬要說場地的缺點,只怕是椅子的數量不多,而如果觀者選擇坐在地上觀賞的死角多出不少。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因大量的刪減,與快速的進入人心,編導選擇留住《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中兩對佳偶郭靖和黃蓉及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愛情,及圍繞在旁的親人、師徒之間的多重情感。以此執問著現代與古代之間關於「情」一字的對應關聯。筆者猜測選擇金庸筆下的這兩個愛情意味濃厚的故事,是否代表著導演想問著關於此段落前兩句話,經典與永恆的愛情放置現代是否已悄然變質,而現代人是否將其視為童話或著遙不可及的美夢罷了。

劇本融合了金庸大量的文字與對白所構築而成的小說表演,其文本不會打破大家的武俠世界(或是回憶裡面的影集或電影的影像),而是開啟了對金庸故事當中不同的想像及體會,且因為時間的短暫性讓人更聚焦在導演所探討的事情上。只可惜對白及演員動作情感上的現代性無法貼合金庸的文字之美,讓人有一種在現代課堂上讀完金庸選文後所作出的呈現(也許和道具及服裝也有關係)。雖說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蘭陵王」曾經提出過「古裝偶像劇」的概念,但筆者認為既然使用了金庸的文字,是否使用淺白的文言文所寫出的對白會更貼合,而非有種文言與白話跳進跳出的雜亂,畢竟在劇場裡面,不用像電影或電視劇一樣考慮到符合大眾的口味與習慣,而是將創意與美感發揮到出乎觀眾的意料之外甚至超越完美。

在雕從小記裡,透過演員演出大量的經典腳色,在短時間內構築出金庸的武俠世界,滿足了許多金庸迷的想像,而對金庸故事不熟悉的人,也可透過其故事開始慢慢了解金庸。而劇中當中占了絕大多數的情感與道義,也讓我思考著再冷漠無情的現代,是否還可以追回古代人所擁有的智慧與心意。

《雕從小記》

演出|非伶劇團
時間|2017/08/26 16:00
地點|寶藏巖藝術村 邊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