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命運的主宰?《七言絕句》
9月
12
2017
七言絕句(大西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8次瀏覽
劉祐誠(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所研究生)

「一首為/人/寫給神的/控訴詩」這是節錄大西洋劇團《七言絕句》廣告DM中的一段文字。七言絕句誠然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讓人足以反覆咀嚼的文學課題,只是在《七言絕句》的劇作中,有關唐代近體詩諸如:李白〈早發白帝城〉、劉禹錫〈烏衣巷〉、張繼〈楓橋夜泊〉……等,這些詩篇並非發展此劇的重要環節,僅是提供劇情發展的烘托。

《七言絕句》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故事?故事主要場景是發生在監獄中,藉由兩位平凡罪犯,共同演繹其中一位罪犯的連續殺人犯罪過程。此位罪犯由於被醫生宣告七天內將死於急性罕見病症,於是在他氣憤於野貓弄亂他剛整理過的環境便失手殺掉牠時,一連串的荒謬殺人事件便連環的發生,《七言絕句》故事梗概大致底定。

原本劇作受限於表演場地非正式表演空間,在導演的安排下,引領觀眾成為參訪監獄的民眾,巧妙的建立舞台空間及補足原本需要更換布景的限制。編劇則是透過兩位罪犯的對白、再現犯罪情節,或是突然加入犯罪現場的相關人物,原本單一的牢房空間搭配多重敘事手法,讓觀眾透過各自的想像力,化出繁簡不一的其他場景。在演員透過肢體,讓觀眾進入每個空間時,有時一些簡單的、過於具象的音效,在筆者的感受下,可能成為跨越不同場景的阻礙。演員生動的表演,固然是此劇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只是在具象的牢房中,演員與環境的互動略顯單調,由於具象的牢房空間,需要擔負車站旁的馬路、同事小黑家……等等,待回到牢房場景時,原本需要運用的想像力消失,只要直白的觀賞戲劇時,自己感受到的戲劇力度不若其他場景優異。

《七言絕句》可能想透過數字七出發,在撥開看似喧鬧的犯罪過程後,直指另個認真索求的命題。借用《七言絕句》中角色的台詞:「詩人一天寫一個字,一個禮拜剛好寫完一個句子。」恰巧兩個殺人犯也殺害六個人與一隻貓咪。「七」在基督教世界裡,是個重要的神祕數字,如果以此視域重新觀看劇作,《七言絕句》中的主角便不是殺人犯,而是那自己看不到,但又可以時時觀察人群的主宰,那些看似荒誕的殺害,可能都是名為主宰的主角,安排各個場上人物的去留。戲劇的最後,站起身講最後一句台詞的居然是那個連續殺人犯,究竟這齣戲是一個人的回憶?或是兩個人的經歷?或是收束在形上的無限辯證,只能留待觀眾觀戲後的重複咀嚼。

這是大西洋劇團第一部作品,舞台調度或是演員的詮釋功力等細節,當然都有進一步的摸索空間。尤其製作團隊把《七言絕句》定調為一齣不正經的悲劇,同時也是個嚴肅的喜劇,【1】在悲劇與喜劇兩個極端下該如何去調和,可能都是製作團隊需要再去探討的課題。藉由《七言絕句》著實看見創作者們對於戲劇的野心,也期望他們能夠有其他新作品再度驚艷觀眾。

註釋

1、引自大西洋劇團《七言絕句》節目單。

《七言絕句》

演出|大西洋劇團
時間|2017/09/09 14:30
地點|空場(Polymer)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自日常性為主的白話文體中,絕句的韻腳聲調、句法對仗、平仄韻律、悠遠詩意,提煉出多層次的語言玩賞趣味。可惜的是,大雄的念白乍聽下縱然飽富情調,與場景相互應和,箇中精髓卻不易從中拈拾,在挪用上成就更飽滿的寓意。(邱書凱)
9月
22
2017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