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八十八鍵的幻想《路易沙達2017鋼琴獨奏會》
10月
12
2017
路易沙達(林仁斌 攝,鵬博藝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6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他在曲式架構中表現出浪漫思維,在鋼琴鍵盤上飛舞出對生命的意義,以蕭邦的音樂啟發最執著的信仰,不論是在奏鳴曲、幻想曲或是間奏曲中,他皆秉持著最溫柔謙卑的態度。

「幻想曲」源於希臘文(Phantasia),主要強調作曲家可在作品中運用豐富的想像力來達到有創造力的藝術表現,所以音樂的呈現會以自由即興風格及多段落架構為主,從導奏引入主題,再不斷開展成多采多姿的即興式素材,成為音樂家展現演奏技巧及藝術理想的重要曲目。

路易沙達,這位出生於突尼西亞的法國鋼琴詩人,不但以詮釋蕭邦聞名,也大量演繹其他浪漫樂派作曲家的作品,從早年在Harmonic Records灌錄的兩首舒曼的作品《大衛同盟舞曲》及《幽默曲》,到之後與DG合作錄製一系列蕭邦的作品,以及在RCA/ BMG旗下所發行多張專輯,皆大獲好評。去年三月首次來台,演出海頓《f小調變奏曲》、舒曼《幽默曲》及他最擅長的蕭邦的作品,對於音樂獨到的洞察力及溫暖細緻的音色,已讓國內的古典音樂愛好人士大為驚豔。相隔一年半後,除了再次演奏蕭邦的作品外,更推出莫札特的《d小調幻想曲》及《第11號奏鳴曲》、兩首蕭邦成熟期與兩首布拉姆斯晚期的作品,最後壓軸的《大衛同盟之舞》,更展現出他十足的演奏功力及深刻的藝術性。

首先,他在莫札特的兩首作品中,不慍不火的表現莫札特音樂的歌唱性,彷彿看見莫札特站在浪漫與古典的交會處向世人微笑,終樂章「土耳其進行曲」的快速音群像是載歌載舞的盡情歡唱,左手的低音進行也鮮活無比,讓整個終樂章充滿立體感。

演奏完莫札特後,進入到蕭邦的兩首作品,更發現到的曲目安排是一體成形的,雖然蕭邦的音色及音量聽起來較莫札特更厚重激昂,但感覺像是將莫札特的音樂格局拓寬,再注入一些波蘭舞曲的民族情感,再用半音進行、裝飾音群進行來增添音樂的層次感。在他的彈奏下,不僅技巧性十足,更多了幾分大氣凜然,那一顆顆華麗的裝飾奏遂成為音與音之間的橋樑。

再來看路易沙達的踏瓣運用,不只是為延續音長,而是讓樂曲的色彩產生更豐富的共鳴,不只運用在浪漫樂派的音樂,就連在處理莫札特《幻想曲》當中較為自由的樂句時,他會將踏瓣保留一半的彈性,讓不同的和聲間顯出曖昧的效果,但又不至混濁,更顯出藉由不穩定的聲響,表現出延綿不絕的空間性,似乎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張力。

他的兩首布拉姆斯,彷彿凝聚半世紀的淬練,是帶有禪意,褪盡鉛華的生命告白。舒曼的作品更是以「浪漫當理由,幻想為前提」,在鋼琴中發揮結構性及思想性,在在考驗鋼琴家的智慧,《大衛同盟之舞》就像是一人分飾多角的精靈,充滿自傳性的在各個時空遊移飄盪,路易沙達深諳其文學性,精準的掌握豐富的節奏性與層次分明的營造各聲部的此起彼落。

所以,舒曼的音樂在路易沙達的指尖下,行雲流水般的述說生命的各個面向,也恰如其分的表現莫札特在音樂中的歌唱性,蕭邦在激昂中的詩意。音樂的各種表情都在鋼琴的八十八鍵中酣暢淋漓的揮灑。

或許有很多古典音樂初入門者會覺得演奏家在台上應該要背譜才是敬業的表現,但如果演奏家能夠不須在台上考驗自己的記憶力,而樂譜就像是自己樂器的一部份,在台上與樂譜一起合作,在演奏時難道不是更能傳達作曲家的本意嗎? 因此,不難理解路易沙達在每彈完一首樂曲時,會先向在台上替他翻譜的女士鞠躬致謝,再轉身向觀眾行禮回應如雷的掌聲。足以見得他對樂譜的重視是面面俱到的,除了忠實的彈奏出樂譜中的一切,在他的心目中,那位女士就是樂譜的化身,所以他除了感激她在台上兩個多小時全神貫注的合作協助,他的鞠躬,更是向音樂致上最高的敬意。

在路易沙達的指尖下,非僅炫技,更多的是深層的情感內涵與鋼琴家的謙沖為懷,那一晚,我所聽見的不只是鋼琴所發出的幻想,更瞭解到一位演奏家令人尊敬的藝術精神。

《路易沙達2017鋼琴獨奏會》

演出|路易沙達(Jean-Marc Luisada)
時間|2017/10/08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
古典音樂的結構雖然嚴謹,但演奏時卻充滿了靈活性。室內樂除了展現個人特質與炫技感的同時,又可與夥伴享受直達內心深處的親密感,在舞台上發揮一加一遠超過二的力量。與慕特演奏完三首安可曲,面對聽眾飢渴的呼喊,歐爾吉斯便邁開雙腿──伸手將琴蓋給關了。
3月
20
2024
在演出中,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四位音樂家之間的互動和默契;張善昕領導精神不言而喻,與西本佳奈美的音樂表現力和情感表達能力成為整個演出的靈魂。黃子維和蔡弦修則是很好地配合小提琴家,為整首樂曲鞏固演奏力場。倘若其中一人受到環境變化,在舞台上思緒飄移、發出了與排練時不同的聲響時,其他人是否能即時接住,適度調整演奏技巧,來達到團隊心目中的平衡聲響?答案肯定少不了「靈活性」……
3月
19
2024
兩人合作上的從容自信,讓人深感舒適愉悅。這使得觀眾在接下來長笛獨奏之費尼豪(Brian Ferneyhough)《卡珊德拉夢之曲》(Cassandra's Dream Song)體會到什麼是嗆辣的反差。這首新繁複風格的樂曲,使獨奏家埋首於樂譜,如火如荼地跟作曲家進行跨時空對談,但無法理出頭緒的觀眾,礙於困在座位上無法逃脫,產生無法「讀懂」任何語彙的急躁:孩子扭頭窸窣、大人拾起手機。而普里米亞尼(Leanna Primiani)《未決,給短笛/長笛與電聲》(Uncertain for Piccolo/Flute and Elextronics )更是另一挑戰,相比齊賓《第一號音樂會快板》(Concert Allegro No. 1)有夥伴加持,句法銜接清晰、整體融洽合一的表現,《未決》預錄好的電子音樂隨著秒數播放,有別於真實樂器的互動,長笛家追趕拍點的吹奏不如先前悠閒,加上擴大機出來的聲響乾扁,長笛音色受之影響也漸漸少了靈活的光輝,顯得有些落寞。
3月
11
2024
在二人之間,周善祥的演奏尤其令人驚艷。他不帶一絲仿古風格,而以現代的句法演奏,彈起維也納古典主義的莫札特卻渾然天成。例如,在K. 305第二樂章變奏曲,他指尖下的音符及樂句連綿不止,色彩近乎浪漫主義;最後一首K. 526第二、三樂章則在小提琴與鋼琴的共同線條之外拉出精巧旋律,再度展現他高超的多聲部處理能力。另一方面,卡普松承襲著他招牌的溫暖音色以及濃情樂句,用有些過度深情的方式演奏,慢板樂章尤其;這雖在末兩首的K.481、K. 526有動人的情緒堆疊,但在E小調K. 304第二樂章則稍嫌濫情。此外,他也穿插嘗試質樸的古典風格,使用減少抖音、音色平實的奏法(如K. 380),這則顯示了他自由嘗試多樣方法、隨興而至的詮釋思維。
3月
04
2024
鋼琴合作家的彈性表現在不同的時機,即使面對同一首樂曲,當合作對象從聲樂轉為器樂、遇上不同音樂家各自的詮釋想法,大家對音樂的期待不同,造就了合作間的無數浪漫與挑戰。《漫遊歐陸》為長號與鋼琴之間的對話,除了瞥見銅管樂器與擊弦樂器如何協和共存,更展現了聽覺與氣息間的眉眉角角。
2月
08
2024
年節將至,在廣大的餅乾禮盒之中,我將歪腦筋動到關注已久的起司禮盒,那些禮盒填充了主廚精選的肉乾、水果或堅果,供人搭配食用,繽紛多彩的食用搭配技巧讓小小一塊起司誕生絕妙的味覺宇宙。《伊比利之味》曲選法籍、俄籍作曲家詮釋「西班牙風貌」的聲樂作品,靈感藉由實驗、複製與再現,最後於西班牙作曲家作結,藉流傳當地古老民謠譜曲,探索出深邃的音樂能量。
2月
06
2024
當眾樂器發出聲響的一瞬,舞台上的人們僅有一個目標,那便是將音樂發揮到最理想的狀態。《迴旋匈牙利》來自「黃俊文與好朋友們」,當中純擊樂與純絃樂的兩首室內樂曲帶給聽眾不同滿足,令人醉心於室內樂的美妙存在。
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