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你心裡發寒《七十種笑》
11月
20
2017
七十種笑(肢體音符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90次瀏覽
高若想(政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紅舞鞋跳起舞來,帶著小女孩跳過田野和草原,小女孩使勁想要把紅舞鞋脫下來,但鞋子繼續在大雨中跳著舞,在大白天跳著舞,甚至在最可怕的黑夜裡,也不停的跳著。小女孩精疲力竭地說,請饒了我吧,紅舞鞋卻已經把她帶到很遠的地方……

這是安徒生的童話,《紅舞鞋》。舞鞋像是著了魔,反過來控制了因為愛漂亮而總是穿著舞鞋的小女孩。舞碼《七十種笑》則有著更深層的暗喻,我們每天掛在臉上的笑容,會不會也是一種著了魔的詛咒?

上半場,舞者穿著現代感的金色的連身窄裙,反光懾人,肢體與衣著的線條銳利。兩名舞者輪流擺弄第三名舞者的姿勢,調整她臉部的肌肉,並將這副被裝設好的完美肢體,推到第四名舞者的手機鏡頭前——讓觀眾透過手機螢幕,再在一次看見舞者。攝像鏡頭撤除後,方才被擺弄的舞者,仍持續擺弄自己成為所謂完美的肢體,像是陀螺在繩子抽走後,仍繼續打轉,甚至轉的更完美……

伴隨著工作節奏的電子音、躁動的低鳴、壓抑的嘶吼聲等極具壓迫感的背景音,數名舞者在舞台上追逐。掩在嘴前的手掌像是控制閥,若被其他舞者扯開,笑聲便會流洩出來。掩嘴是自我防衛與控制,而這場追逐是繳械他人的戰爭,彷彿誰先真情流露,誰就先輸。後來,張狂、絕非真情流露的笑聲卻成了圍剿的武器,更後來,被圍剿的舞者在舞台上笑得失序。不知這笑聲、笑容是出自於她,抑或是她的軀殼被迫服務於這樣的笑?

下半場的開頭讓人鬆了一口氣,舞者花枝招展,打扮成可愛又性感的女小丑,像是櫥窗裡精巧的機械娃娃,在叮叮噹噹輕快的音樂俏皮舞動。然而,美麗可愛過了頭,狀況漸漸失控……舞者們為了搶舞台而憎恨彼此,像齒輪壞掉的娃娃一樣,重複且過於誇大的笑跳,疲憊卻不能停下奔跑,臉上掛著太大幅度因而顯得僵硬恐怖的笑容。

你不忍心責怪她們。不是她們的虛榮與矯情把她們帶向死亡,她們也無從決定、無法控制。有什麼更決定性的東西迫使她們這麼做。你心底泛出一絲同情。

這齣舞像是成人童話,歡欣鼓舞的背後,刻劃了無比的陰冷殘酷。殘酷,卻寫實。在下半場,舞台上不見攝像鏡頭的裝置,觀眾卻也被迫從後設的安全地帶,扯到第一線的觀看位置。或許還有人,觀看著我們的觀看?或許,正視著裝、帶著禮貌笑容觀舞的我們,也是他人觀看的對象?

舞作結束。觀眾一一上前與舞者們合照。觀眾和舞者一起笑著擺出俏皮的姿勢。舞作結束了嗎?或是此刻燦笑的合影,其實是舞台的延伸?我們有誰,可以從這個舞台上逃出,逃離被迫跳著舞直至筋疲力竭倒地方休的命運呢?

走出劇場,我看見編舞者林小得在大廳笑著與來看舞的朋友們寒喧。我走上前去。「好看嗎?」小得笑著問。「嗯,很厲害」,我笑著說。我想了一下,接著補上一句,「小得你看,我講這句話的時候,正笑著呢」。

《七十種笑》

演出|肢體音符舞團
時間|2017/11/11 14: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硬笑笑印〉揭露「笑」在當代(網路)社群的異化,似活屍災變;下半場〈微笑貓,裝笑微?!〉則企圖捕抓笑的展演,具有難以掌握的流動性,一閃即逝。(姚立強)
11月
24
2017
嚴格來說,《黑》並未超出既定的歷史再現,也因此沒有太多劇場性介入。儘管使用新的技術,但在劇場手法上並無更多突破,影像至多是忠於現實。就算沒有大銀幕的說書人,只剩語音也不會影響敘事,更何況每位觀眾的「體驗」還會受到其他人動線的干擾,整場下來似乎讓人聯想到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導覽。但這並非技術本身的問題,更不是對題材沒興趣
3月
21
2024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
結合飲食、玩樂等體驗的沉浸式演出,大概在COVID-19疫情於台灣爆發前達高峰(2019年、2020年),隨後因疫情各種限制而接近覆滅。不過,隨著疫情趨緩、限制鬆綁,這類沉浸式演出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村喜事》在這波趨勢裡,有效結合眷村美食與環境、辦桌習俗與氣氛,在新開放的空軍三重一村裡頭,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真的辦了場喜事。
12月
20
2023
本文聚焦有別於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延時性展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或「計畫型創作(project art)」涉及現場展演等等呈現形式,而是具有特定時間長度且約定俗成下觀眾需全程參與、並不鼓勵觀眾自由進出的劇場作品為主要討論對象。
12月
18
2023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