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自由王國的終結《她們Metamorphosis》
6月
08
2018
她們 metamorphosis(頑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4次瀏覽

演出:頑劇場

時間:2018/6/3  1430

地點:納豆劇場

文 賀澤航(西南大學戲劇影視專業碩士在讀;現交換於中國文化大學)

作爲一個觀者,觀看《她們Metamorphosis》時最驚喜的部分,大概是時時與自己相遇這件事了。

故事講述了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從小生長在自己的童話般自由王國,她和她内心的小女孩在這個王國裏自由生長、游戲。而無意間,她跌入了洞穴,進入了充滿了白色花朵的大花園。這裏有位仙女王后說,衹有臣民的純潔、乾净,才能得到仙女王后的愛。小女孩很想要仙女王后的愛,她努力剋服著自己愛玩泥巴的習慣,迎合著仙女王后的要求,每天跟著其他花朵一起,按時開花,按時收花。正如小女孩一進入洞穴就丟掉了自己代表自己童年,甚至也是個人意志的玩偶,小女孩漸漸被仙女王后擺佈。可是最後,小女孩因爲和蟲子玩耍弄髒了自己,還是遭到了仙女王后的遺棄。

 接著,她又遇上了馴獸師,她在馴獸師語言的規訓中,按照馴獸師的要求起身、坐下、蹲下,小女孩在馴獸師的洗腦中逐漸學的越來越出色。最後,小女孩迷失了,她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接下來,小女孩形成昆蟲的狀態,狂亂的舞著。最初的單純、可愛小女孩此時消失的無影無蹤。

 從仙女王后的花園到馴獸師的馬戲團,表現了一個女性從自由自在的童年時期逐漸走入成人世界的秩序社會,不斷被語言規訓,在他者的目光凝視中修改著自身的行爲的過程。戲中的仙女王后和馴獸師在戲裏的運行機制更像是在社會中的父權運行機制。小女孩在初遇馴獸師時,馴獸師指著小女孩說:來,你,就是你,過來。之後對小女孩展開了一系列的詢喚,將小女孩訓練成了馴獸師想要的樣子。馴獸師對小女孩說,你要贏得更多的掌聲才代表你得到了更多的愛。小女孩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被馴獸師的期待和觀衆的目光綁架,將自身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之中而無法自拔。

戲中的道具也別有深意,小女孩在迎合仙女王后的要求成爲一朵白色的小花后,她被佩戴上了一個白色花邊的領子,緊緊的係在小女孩的脖子上,形態與寵物的脖頸的項圈、《西游記》悟空的頭箍別無二致,象徵著自由的結束,小女孩帶上了第一重枷鎖。其後,馴獸師的馬戲團中,小女孩表演獅子。佩戴者獅子的嘴巴、鬍鬚,手上戴著獅子的袖套,脚上還綁有獅子的腿蹄的道具。小女孩在完美演出得到觀衆的掌聲歡呼聲后,想要摘掉道具,可是怎麽也無法擺脫,這些道具就像長在她身上一樣結實。她努力的掙扎,卻也無法褪去,這成爲了小女兒帶上的第二重枷鎖。兩重枷鎖后,小女孩終於變異,這一次,不再是嘴、脖子、手或脚被套上枷鎖那麽簡單,而是她成爲了另外一種生物。臉罩上了極其醜陋的面具,身體也籠罩在黑袍之中,肢體的形態呈現出蜈蚣一類的多脚昆蟲狀,小女孩,消失了。這層層遞進的枷鎖也喻示著小女孩自身消失的過程,可見創作者的巧思。

演員在小女孩的表演用肢體創造出了她的昆蟲形態,戲劇名字中的metamorphosis(變形;變異)終於得到了呼應。演出後的座談中,有觀衆問到主創者是藉鑒了卡夫卡的小説《變形記》的某一部分嗎?主創者笑著搖搖頭,解釋到這并非是情節上或是内容上的藉鑒,而是昆蟲生長的過程,比如飛蛾,是要經過毛毛蟲狀態的蛻變才能最終蛻變羽化成熟。我理解的主創者的藉鑒,可能更多的在於一種理念。卡夫卡的小説變形記中講的是人的異化,而《她們Metamorphosis》也在講異化,衹是變爲了女性的異化。從女性童年的無畏無知、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到進入成人世界后被社會的種種要求裹挾,她們一方面被社會的規訓指引著前行,可又另一方面在内心質疑著自己,問著自己:我爲什麽要去這裏?這真的是我想走的路嗎?我應該聼他們的嗎?這正映射了當代女性對自我認知的焦慮與迷茫。座談會中,主創談及創作這部戲劇的緣起最初是源於去年臺灣的兩起女性死亡的事件:一個女孩是自殺,另一個女孩是在爬山是意外死亡。這讓當時的主創開始思索女性與社會的關係和女性爲了找尋自己所付出的代價。

 《她們Metamorphosis》的介紹中寫「這是關於一個女孩如何踏上自我追尋的旅程,也是一個靈魂渴望趨近完整的故事」。座談會中,主創談及在創作這部戲劇時因爲要時時面對自己而感到掙扎。而在觀看這部戲劇時,我也同樣感受到了這種掙扎。找尋自己的内在命題其實是認識自己,人生的旅程不就在於一點一點的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嗎?

 我們爲什麽愛看戲,劇場的燈光暗下來,聚焦于演員身上,觀衆隱藏在黑暗的坐席中。在短短的表演中,我們可以暫時擺脫他者的目光、他者的期望,在黑暗中窺探他人的故事,這是劇場的魅力之一。《她們Metamorphosis》的故事也帶我們重回童話王國,在小女孩找尋自己的過程中釋放我們觀者自己的焦慮,用故事中的小女孩傳遞當生活的勇氣。當「她們」成爲我們,我們是否還能如戲裏的小女孩一樣在尋找的迷茫中,能夠不喪失生活的勇氣和探索自己的膽識,最終成爲能夠和自己身體裏的内在女孩和平共處,成爲大哭大笑勇敢去愛的她呢?

 

《她們Metamorphosis》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