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入樂,人文賞意《聽畫》
7月
20
2018
聽畫(嘉義聯合管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25次瀏覽
陳彥儒(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嘉義聯合管樂團十年有成,在音樂總監暨指揮高士根的帶領與製作下,以畫作為主題,結合與之相應對的音樂作品貫穿音樂會。除首演由日本知名管樂合奏作曲家八木澤教司以嘉南大圳源頭-嘉義烏山頭水庫為題創作的新作《碧藍之寶庫-烏山頭水庫的建造物語》,也邀請作曲家戴健宇以其母親畫作為題新寫的作品《春秋》。其他與畫作同名的音樂作品還有諾曼洛克威爾的三幅畫作(廣瀨勇人:諾曼洛克威爾組曲);文森梵谷《花瓶裡的向日葵》(八木澤教司);莫內《睡蓮》(真島俊夫);德拉克洛瓦《領導人民的自由女神》(樽屋雅德);及以日本浮世繪為題,美國作曲家茱莉傑洛的作品第四號交響曲:《來自日本的書籤》。

為使聽眾更能融入畫作,音樂會不僅安排在曲目間介紹畫作,也在舞台兩側擺放螢幕同步呈現畫作及其細節。在導聆中,導聆人莊玉明先生雖感覺有些緊張,仍口條清晰的介紹畫作細節。尤其,在引導觀賞作品的過程中,並不以作畫技法等較僵硬制式的形式介紹畫作,而以文化歷史、畫家背景與遭遇,或畫作所描述對象為主體,使導聆內容相當生動、立體。搭配上客席指揮張穎中適時的以音樂專業切入,提供了作曲家如何以音樂呈現畫作的觀點,使得音樂與畫作共同交織出不同於一般音樂會的聽覺體驗。

可惜在音樂上卻未能盡善盡美。雖然樂團展現了充份的企圖呈現最好的表現,卻因三位不同指揮帶來不同的音樂想法,而讓樂團有種切換不及的感覺。如《來自日本的書籤》中的部分段落樂團流動並未完全一致,聲部或樂句相互接續中偶爾誤差,相當可惜。或者,《春秋》中表現春雷的大鼓,在效果上也許因想法差異而在呈現上略打折扣。

本次作曲家戴健宇新作《春秋》,在許多細節上皆相當細膩。或許是主修擊樂及曾擔任職業樂團團員,加上攻讀電影配樂的背景,《春秋》在配器與聲響的營造上非常精確且到位。比如,在表現雨聲上,作曲家使團員們以彈手指的方式模仿細碎雨點,又進一步令團員拍擊大腿,在聽覺上創造出一陣雨由小轉大的過程,相當逼真。

綜觀本次節目製作,有相當清晰的主軸與概念發想,結合了地方藝術家創作,於音樂廳外大廳擺放嘉義畫家的作品。精心的導聆設計,也讓音樂推廣和藝術欣賞不止步於高高在上的殿堂形式的空談。相較近幾年許多管樂團打著推廣與教育名義,一味的結合劇場、舞蹈、燈光效果,卻未多加審視推出的節目內容與精緻度,空有華美而無內涵,或只是藉此大賺親子音樂會票房。當然,並不是一味嚴肅才叫推廣與紮根,也非親子取向毫無意義,在票房收益與音樂會主題設定上該如何取得平衡,實在是眾多管樂團在節目製作上的功課,而非為了生存不假思索地對票房倒戈,任意的複製形制。在這一片氛圍中,這樣純以藝術與人文為本出發的音樂會,才是開始落實了推廣與紮根。雖然許多音樂細節未盡如人意,但以嘉義聯合管樂團的運營型態,已經是一個相當優秀且值得期待的開始。

《聽畫》

演出|嘉義聯合管樂團   指揮/高士根、張穎中、八木澤教司
時間|2018/07/07    19:30
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