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道路《離婚事務所》
8月
14
2018
離婚事務所(臺北藝穗節提供/攝影黃謙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4次瀏覽
陳姵霖(專案評論人)

A劇團由幾位熱愛戲劇與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音樂)的同好,於第四屆臺北藝穗節創立。A劇團有別於一般戲劇團的形式,熱衷於阿卡貝拉及戲劇結合演出。

《離婚事務所》故事淺顯易懂、貼近生活,【1】描述一間事務所,接了一個案子,戲中看似美好幸福的家庭,背後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並探討家庭親情的關係、男女之間的愛情。全劇分成四幕,開場以歡樂的歌舞介紹這家離婚事務所,女主角小黎(黃歆飾)從小在一個爭吵的家庭中成長,她開了這家事務所並雇用了一名迷糊但又貼心實習生(謝尚修飾),有時會有一個充滿母愛又善良的陳媽媽(黃宥騰飾)來事務所聊天與談心。有一天,實習生上教會認識了一名女子,意外發現該女子和先生可能有婚姻上的問題,實習生建議女子到律師事務所諮詢,女子終於發現先生外遇,最後,小黎圓滿地幫助女子離婚,女子開始過新的人生,最後以歡樂的歌舞做結尾。劇本是個很可愛的小品,兼具溫馨、教育性與感動,以音樂劇方式詮釋,又相對特別,演員的歌唱音樂性表達成為整齣劇的核心。

阿卡貝拉(義大利文:A Cappella))原為歐洲教堂中的一種音樂風格,代表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合唱曲,然而在近代有了許多不同的嘗試,例如以人聲來模擬器樂聲或其他不同的聲響,台灣也有幾個著名的阿卡貝拉演出團體,如歐開合唱團、VOX玩聲樂團、神秘失控人聲樂團。《離婚事務所》大部分背景音樂運用阿卡貝拉發聲,而且是現場(後台)伴奏,非常有特色,演員唱的部份,唱腔運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出,整體音樂比例搭配得完整,每一段的音樂安排都緊扣劇情的轉變。可惜一開場背景音樂的聲響太大聲,聽不太到演員的歌聲,容易在聽覺上產生雜亂。在一開場的唱歌咬字方面,實習生和陳媽媽咬字有點含糊帶過,可能有點緊張,尾音的部分需要再收乾淨。女主角小黎一開場就很有氣勢與自信,嗓音部分很清晰,音又準,整體讓觀眾感覺到一個女強者的氣場,並在燈光的襯托下,為這角色加了很多分,觀眾的目光也比較注視在女主角部分。這一段也安排幾位阿卡貝拉的表演者,加入一段簡單的演出,音樂性活潑生動,表演者隨著歌聲身體搖曳,非常投入。

全劇大部分運用阿卡貝拉形式作為背景音樂是新鮮又有趣的,但是搭配戲劇時,演員也必須要唱,因為都是人聲發出,節拍的穩定度要非常注意。劇中,女子和先生吵架一段對話,可能是為了要呈現生氣的情緒,對話的節拍與音感跟背景音樂沒有對準,也可能音響沒控制好,中間突然有一個爆音。另有一幕是在教堂的片段,可以感受到導演安排場景表達宗教的敬畏與用心,稍有點可惜的是唱詩歌的演員運用台語的唱法,明顯對歌詞有些生疏,語調不太清晰,流暢度也需要加強。男子與外遇對象言語調戲的片段,也運用了一些阿卡貝拉作為背景音樂,若能加入一些簡單樂器搭配阿卡貝拉(可以選用音高較高的樂器例:小提琴、三角鐵),襯托劇情的情緒,會更精采。

《離婚事務所》換場次數非常多,很多單純只有燈暗帶過,換場的時間也有些長,如果換場時,有些地方,可以加入一些效果聲音,例如運用音樂的過門(Fill in)方式,做為換場音樂襯托,過門的方式作為轉接或是銜接劇中的氣氛,也可以預告觀眾有更精彩的下一幕演出的效果,好好運用音樂來串場,將使整齣戲有更多的色彩。

戲的尾聲,全體以歌舞的方式歡樂的結束,歌詞寫得很生動易懂,舞蹈也跳得很可愛又俏皮,在場的觀眾都非常開心,整齣劇結束前也與觀眾做了一個簡單的互動,傳達給觀眾的訊息像是之後有續集的感覺,並感覺在演出中加以調整與修改,令人期待與興奮。

A劇團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多元表演戲劇團,橫跨了兒童劇、喜劇、歌舞劇等,多方面嘗試各種不一樣的表演形式,激發更多可能性。當天表演日非假日,仍座無虛席,觀眾反應超好,看得出來A劇團是非常受歡迎的劇團。創作需要很多的嘗試、磨練與堅持,期待A劇團下個表演能有更多豐富又有質量的演出,帶給觀眾更多的共鳴。

註釋

1.《離婚事務所》節目簡介:台北藝穗節,節目手冊141頁

《離婚事務所》

演出|A劇團
時間|2018/08/07 19:30
地點|艋舺龍山文創B2-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嚴格來說,《黑》並未超出既定的歷史再現,也因此沒有太多劇場性介入。儘管使用新的技術,但在劇場手法上並無更多突破,影像至多是忠於現實。就算沒有大銀幕的說書人,只剩語音也不會影響敘事,更何況每位觀眾的「體驗」還會受到其他人動線的干擾,整場下來似乎讓人聯想到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導覽。但這並非技術本身的問題,更不是對題材沒興趣
3月
21
2024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
結合飲食、玩樂等體驗的沉浸式演出,大概在COVID-19疫情於台灣爆發前達高峰(2019年、2020年),隨後因疫情各種限制而接近覆滅。不過,隨著疫情趨緩、限制鬆綁,這類沉浸式演出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村喜事》在這波趨勢裡,有效結合眷村美食與環境、辦桌習俗與氣氛,在新開放的空軍三重一村裡頭,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真的辦了場喜事。
12月
20
2023
本文聚焦有別於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延時性展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或「計畫型創作(project art)」涉及現場展演等等呈現形式,而是具有特定時間長度且約定俗成下觀眾需全程參與、並不鼓勵觀眾自由進出的劇場作品為主要討論對象。
12月
18
2023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