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來世 以物繫情《繡襦夢》
9月
22
2018
繡襦夢(國光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26次瀏覽
趙心如(社會人士)

國光劇團與橫濱能樂堂歷時三年共譜跨界新作《繡襦夢》,傾聽兩大世界文化遺產間的交響與共鳴。透過《繡襦記・打子》、《汐汲》與《繡襦夢》的三段式演出,不僅呈現傳統崑曲與日本舞踊各自結構嚴謹的美學體系與跨界新詮的藝術風貌,也經由情節脈絡的沿襲與對應,產生異質文本之間的互文性,而有多元詮釋與觀看的可能。

首段演出的傳統崑曲《繡襦記・打子》,搬演唐朝書生鄭元和奉父命進京趕考,與名妓李亞仙互生愛慕之情。然走馬章台、千金散盡而終至落魄江湖,淪為歌郎,被其父仗責至昏厥,棄置荒郊。此齣在三段式演出中儼然成為鄭李故事的前言與序曲,離經叛道的鄭元和對鄭父而言已是玷辱門牆、自外於終南捷徑的不肖子,唯有剝奪其社會身分方能斬斷血緣紐帶。遭逢骨肉至親的背離、百口莫辯的失語,此時身處舞台上的鄭元和可謂「形存而實亡」。而崑曲多以折子戲作為載體流傳與演繹的特質,巧妙擱置了全本的大團圓結局,形成因敘事停頓而得以重構的留白空間,牽引出第二段《汐汲》與第三段《繡襦夢》中互為表裡的生命情境。

《汐汲》以日本能劇的經典劇目《松風》為本,描述漁家女松風與遭流放的天潢貴冑在原行平相戀,後行平返回京都渺無音訊,飽受相思之苦的松風至海邊汲水,觸景生情回想兩人已成追憶的過往。松風穿戴行平遺留的衣帽,淒切哀婉的舞姿構成了物是人非的悲愴基調。藉由汲水的日常行為,傳達日復一日的時間流逝能為傷痛的轉化與質變提供觸媒,引發情感的淨化與昇華。此處松風對於「形亡而實存」行平的思慕,以及寄託於物件的牽掛,恰好對應由《繡襦記・打子》過渡至《繡襦夢》皆未曾「現身說法」的亞仙情懷。兩人彼此間的角色疊映,以及穿越時空的眷戀與回眸,預告並營造了《繡襦夢》中物件因情生靈的底蘊與格局。

由《繡襦夢》極簡而幽深的舞台,冷冽沈靜的燈光下走出的鄭元和已垂垂老矣,撫今追昔,睹物思人,透過與李亞仙親手織就的繡襦幻化而成的精魂一同回首前塵,獲致啟悟與反思。當日亞仙為傷重倒於雪地的元和披蓋的一襲繡襦,宛若《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般,陪伴並見證了兩人恩愛逾恆但終須一別的情感歷程,仍舊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繡襦作為亞仙視角的補遺與代言,毋寧提供了元和在身歷其境的當下無法盡知的原委,而正由於亞仙的退位,情節重心得以從兩人互訴衷曲轉為自我內心深掘,在今生與來世的邊緣闔上這一部缺憾與圓滿並存的懺情錄。

《繡襦夢》與傳統崑曲折子戲《西樓記・玩箋》、《牡丹亭・拾叫》和《長生殿・聞鈴》等或可視為同一主題的變奏,探求的核心皆為經歷情感對象的缺席或消亡後,留在原地者的獨白與自陳。舞台上雙方情感交流的稀薄與對話的斷裂,反為主角的「境由心造」開展篇幅。藉由物件或外在的啟發,彷彿對鏡般專注於追索並叩問內心的一縷情思或愁懷,低迴不已。如同《孟小冬》中余叔岩所言:「劇情天翻地覆的時候,我不唱;得等到事過境遷才唱,那時側身天地、獨對蒼茫,才禁得起咀嚼。」

《繡襦夢》

演出|國光劇團 X 橫濱能樂堂 共同製作
時間|2018/09/15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單以常磐津與舞踊的跨界結合來看,《繡襦夢》確實是兼具包容與開放的精彩作品。有此疑問關鍵就在於,移轉到鏡框式舞台後,原先的「能舞台」的能量降低,從而突顯了所謂的「能」到底在那裡的問題。(鄭宜芳)
10月
18
2018
傳統的戲曲喜愛大團圓的喜劇結局,而現實人生並非如此,在唐代高門士族鄭家公子真的能與娼妓通婚嗎?置放一個翻案文學的視角,重新思考結局的另一種可能。(陳麗君)
9月
15
2018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