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的紙團《父親》
10月
16
2018
父親(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周嘉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0次瀏覽
丁安庭(自由文字工作者)

《父親》此次來台巡演,與長青學院合作,徵集了 10 位超過 65 歲的長者,先了解他們的生活,再和他們一起發展作品,使得向以徵集素人演員共演為傲的偷窺者舞團,再度展現出與所在城市深刻連結的特色。

舞台場景是一個老人院大廳,不管是門外的光在漆黑的地板上拖曳而出的細長光束、由上空投映於地板上的窗型光格、亦或由上空垂墜而下襯著粉綠色高牆的白紗窗簾,都使得這柔和而封閉的老人院大廳,與外界拉隔出長長的距離,彷彿也引人進入內室照見自身。

「被脫去西裝改穿老人院袍子」喻指了某種程度的被迫剝離:與外界的剝離、尊嚴的剝離、個體性的剝離。有的剝離是極度抗拒的、有的是自身未曾意識的、有的是年邁之時已不在乎的。當廣播以平淡、僵硬、無情地語調下達喝湯的指令時,不管此時正在做些什麼,所有人都必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準備喝湯!於此呈現出老人院由上而下的、不能違背的、不大帶有人性的、不容許傾聽與瞭解你此刻處境的、沒有軟性調整空間的、被動的、立即性時間切割的宰制。

「紙團」是劇中反覆出現的元素,有時從口袋掉出來、有時被忽略在地板上、有時被掃把推掃著,生命的衰殘,似乎也像是縮皺的紙團一般,落地、卑微、等著被人掃除。然而即便肉體衰殘,透過鋼琴與歌唱的展現可見,都展現出堆疊在老人心中無比豐沛的情感與回憶始終不老。然而為了平衡子女與他者僅就外表對老人施予的無情照料,老人亟欲淡忘內裡的豐沛,但是人生怎麼可能說忘就忘呢?

作品中有許多小曲貫穿,其中一首歌的歌詞全由名詞組成,跟著歌詞走,彷彿走過了各種場景、聽到了各種聲音、感受到了各種溫度。然而唱到後面,配樂越奏越慢、歌者的背也越唱越駝、歌詞裡的物件也越來越寂寥破舊、一切就像是發條即將轉到末端、電池即將耗盡、直到唱不動了,曲子嘎然而止。在老人院的日常,使人無法逃躲地回憶過往、面對漸老、與肉身終點的來臨。

其中一個段落,一雙子女前來看父親,都以「爸,你的膝蓋現在怎麼樣?」當作打破無語的開場白。然而父親一下子就看透了這層淺薄的膜,問道:「你就只會問這句!你的工作是找到了沒?」本意是為了子女好,怎知一出口就成了質問的大砲,而子女也再度反擊「你怎麼都只會問工作?你有關心過我嗎?」孩子渴望的是父親能夠與他以心對心,而不只是存活在世的物質追問。

另有一幕,兒子往常前來看父、並精準計算時間準備離去,正當他親吻父親額頭要說再見時,發現吻到了一顆蚊子叮!老人院裡竟然有蚊子!緊接著他發現父親的手、腳、身上、甚至是院內的其他老人身上,也有多顆蚊子叮的疱,由此可見老人院裡的管理疏忽。因著種種問題和隱憂的翻現,兒子終於被點醒,能夠真心觀照父親、站在同一陣線的人,其實就只有自己,以至打破原先草率冷漠的父子關係、不再吝於付出。

劇末,老爺爺的頭頂已禿了一塊,照顧者拿著塑膠梳子徐緩溫柔的梳著那垂墜而下、細軟稀疏的雪白長髮,偶有幾縷細髮給梳落了下來,輕輕拋丟在地。擦澡時,老爺爺不停喊冷,而照顧者則若無其事地說「這是溫水啊!」自顧自地繼續重覆擰毛巾和擦拭的動作,直到後來她也冷上了身,全身以比老爺爺更為劇烈的程度顫抖起來,才彷彿體悟到稍早那默然忽視的「冷」。

《父親》集結了諸多父親的身影、用各種詩意奇幻的表演語彙,真實地揭示出面對生命終老的必然、以及父子關係中的種種疏忽與錯置。讓人重新思考,老,究竟是一種殘剩,而是豐美的堆積?而面對這內飽外皺的美,什麼是我應該要拾起的?把握時間好好修復、好好珍惜。

劇終,才懂得劇首的隱喻:紙團雖皺,但是卻發出光來。

《父親》

演出|偷窺者舞團(Peeping Tom)
時間|2018/10/06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兒子憤怒指控父親要求道歉,逼得父親終於開口時,場景卻瞬間轉換,飾兒子的人竟成了說著感言的得獎者。編舞者將燈光、聲音對比,區隔舞台上父親尷尬、落寞的空間,將情緒與控訴層層遞進,勾勒著多數人的情感與共鳴。(李詠婷)
11月
05
2018
藉由訴諸個體的內在真實世界,編舞家巧妙地描繪了一個全人類的問題,也就是人口老化的沉重性。他讓我們看見自己:當死亡似乎遙不可及,越來越多的人口都將面臨被剝奪人性的未來。(杜秀娟)
10月
18
2018
一場場的群起瞞騙可以被視為是里歐單一角色的瞻妄,又或者是每個角色潛意識對於失責父親的情緒噴張,這是Peeping Tom留給觀眾作為《父親》(Vader)的觀者(viewer)/偷窺者最玩味也最私密的想像空間。(林穎宣)
10月
12
2018
身體與主人(意識)的分離,預告著衰老、或許失智的父親的意識與身體分離。若身體是感受現實世界的中介,當身體退化、器官衰弱時,現實世界必然以非常不同的面貌被感知,於是舞台上出現了怪誕的景象。(徐瑋瑩)
10月
11
2018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