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連結《普羅米修斯》
4月
17
2013
普羅米修斯(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6次瀏覽
孫元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生)

《普羅米修斯》是受2013年臺灣「TIFA」邀請希臘阿提斯劇院的戲劇,本篇以《普》劇在跨文化的表現來討論。《普》劇是希臘劇作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 525-456 B.C.)的作品,故事源於希臘神話,敘述普羅米修斯將火種盜予人類,激怒了宙斯,宙斯將普羅米修斯束縛在高加索的峭岩上,讓老鷹吃掉心肝以示懲罰,普羅米修斯預知宙斯將被推翻的秘密,帶來新一波的衝突與危機。希臘悲劇思想核心在探討人與命運的關係、邦城與政治的關係,本劇於公元430年產生,是史上最早的劇作。

文本分別由土耳其語、德語、希臘三種語言混合,結構上以歌隊交替敘述組合,以非時序取其情節段落言詞,重新詮釋複層關係,點題為「什麼時候?」,故事段落圍繞在「然而有一天會到來!」全劇旨在追尋更美好的未來。《普》劇語言混合跨文化的展示,及眾聲喧嘩的形式,這樣融合的應用,使人連結到印度學者巴魯洽(Rustom Bharucha)質疑第一文化如何再現第三文化特色,「他者」的物化使用,而眾聲喧嘩在形式上也讓人連結出地球村的概念,這在跨文化的意識形態創造中,看出較提升的應用。

導演形式上以史詩與儀式劇場混合,空間上以圈內、圈外、樂池三個區域來配置人、神、地獄、劇場等環境。身體處理上雙手背後趴在圈內土上仰身、滾動、站立時又似起乩行為,以簡單凝練的動作形塑受難的行為,角色以人物過渡到原型,歌隊交替到角色。聲音除了吟誦言詞之外還有歌唱,不時發出哈聲象徵懲罰的哀號,再以消防車聲區隔每個段落之間,整體聲音的表現既有「標題音樂」形象感,又有「低限音樂」不斷反覆特色,是有意識的混合出一種混雜,與原先的形式不易分辨,這是跨文化戲劇應用的特點。

舞台於進場時已經呈現於觀眾面前,極簡又極富象徵意義,劇中歌隊長在樂池吟誦的地位使用,兩旁莎士比亞門的階級暗示,整體表現出希臘劇場開放式環境的意象。全劇一景到底,舞台地板成斜坡象徵著高加索的山勢,以白石排列一圈,圈內舖滿黃土,圍繞的白石界定了一種秩序,黃土則顯示出人間煉獄及峭岩的象徵,中上舞台以刀串聯起來的三條懸吊,如宙斯從天庭打下的雷電又彷彿如老鷹的嘴。白石、斜坡、串聯的刀都顯示著皇權(政治)的意涵,隱喻著頑強的反抗者將受到責罰,這樣配置使人連結到義大利思想家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提出的「文化與意識形態」。

希臘悲劇至今不斷被重新詮釋,其原因在人性探討及社會與政治關係,內容也在不同時代被賦予意義,但最可貴的是借古喻今淨化人心。跨文化劇場在形式上不斷拓展,因而提高賞析層次、打破種族隔閡,透過媒材融合的應用分析,顯示出是有意圖的宣揚?意識形態的夾縫?或者在文化詮釋上更加完善等,這些是在賞析節目之後該被思考的。二十一世紀的表演藝術,是從古典藝術蛻變而來,其表現的方式都立基於傳統,呈現時又有別於傳統,藝術作品「原創性」的個性,使其藝術展現上更多元化了,這使得觀看的視角不僅只有一種。

《普羅米修斯》

演出|希臘阿提斯劇院
時間|2013/03/24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特氏的悲劇裡,我們不再看到古希臘傳統歌隊的面具與吟唱,不再看到明確的分幕與行進。舊的古希臘悲劇認識論應適度解離,我們才有可能見證現存的希臘經濟與政治上的實體「悲劇」。(林正尉)
4月
17
2013
這並不是一場只有考古學的儀式再現。除了演員的西裝襯衫打扮,演出中令人精神陡然緊繃的警報鳴響、令人毫無防備的手槍爆破聲,在在提醒我此刻有多現代。(楊筠圃)
4月
16
2013
它的跨文化脈絡,在希臘語、土耳其語與德語反覆歌誦「然而有一天將會到來。」所創造的音韻節奏和戲劇結構,是否得以彌補在地脈絡對於跨文化劇場理解的侷限?又如何能在此劇的當代性意含上看見在地的政治批判空間?(李時雍)
3月
26
2013
這部戲的衝突全為內在層面,很可能不是一部討好的戲。唯有如此儀式般的過程,方可浮顯這種異常、脫俗、莊嚴、神聖的人類精神原型,而這,也正是劇場行將佚失的一種原質。(林乃文)
3月
25
2013
在乾淨的空間中,導演使用的也是單純的戲劇手法,但充滿能量的身體在偌大的國家劇院大舞台上,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同時長篇的臺詞光是用演員身體的能量想要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也未免顯得太樂觀。(謝東寧)
3月
25
2013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