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們的集體冒險故事《夢之島》
10月
05
2011
夢之島(劉人豪 攝,同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2次瀏覽

演出:同黨劇團

時間:2011/09/30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文字 謝東寧

劇場在今天,如果還沒有被其他日新月異的媒體取代,那就是劇場最珍貴的集體人工性,與永遠無法重複的當下性。劇場給予我們血肉之軀,一個最接近真實的剎那。看完《夢之島》的演出,心中竟然冒出這跟劇情,或許有關無關的念頭。

這是一個既大膽又有趣的工作方式,美國導演John Maloney用「觀點」(view point)工作坊,與一群陌生的演員發展劇本,然後再將這些每個人的發展,串連成一個演出。說大膽是因為,這個從零開始的集體發展,比早期導演賴聲川先有清楚概念,然後在支架上填血肉的集體發展不同,前者更為費時冒險。說有趣是因為,這個演出雖然以「夢」之名,但卻奇妙呈現出,一個更自然人性的真實。

十名大部分都有相當劇場經驗的演員,在充滿窗戶意象的舞台,穿越一個又一個的夢,而且都依照夢中世界的邏輯進行故事,斷裂、荒謬、變形、跳躍……。根據佛洛伊德的解釋,這些都是人們的潛意識,尤其導演刻意讓演員跟角色保持距離,讓這些紛飛的符號,保有其流動輻射的意義,也似乎在串連一個,屬於這些演員朦朧浮動的集體故事。

所以儘管文宣上寫的,是關於一個即將結婚女子的焦慮之夢,如搭飛機、無字圖書館、拍電影、餐廳用餐、父親外遇、沒有欄杆的橋……等橋段,但這故事似乎只是表面;事實上導演更想呈現的,應該是回到這群劇場演員的生命,關於他們的故事:工作競爭、自我實現、家庭回憶、生涯(未來)飛行、感情生活、死亡恐懼……。

用這個角度來觀察,這個集體發展演出便展現:將每位演員的觀點帶入作品,角色由演員創造,及有更深刻發展連結、演員主動參與創作──這個劇場美麗烏托邦。

可惜這個演出尚未到位,演員們的表演風格尚未統一,似乎還沒完全梳理出屬於這齣戲特別的形式──扮演性與真實性快速斷裂的拿捏。而導演對戲的發展,也只是抓到雛形,還沒來得及深入發展。

如果這些散亂的夢境,沒有辦法聚焦指向一個更深層欲探討的主題,那麼這演出真的僅僅是一個人人會做的普通平常之夢。如果可以往夢的更深層挖掘,心理學容格說,會出現集體潛意識,那才是導演與這群演員,甚至是跟觀眾,更美妙深刻的藝術工作。

在劇場形式越來越貧乏的今天,這個回歸關注於劇場本身的演出,其理想性令人動容,雖然作品尚未完全成熟,但還是要給予大大鼓勵,因為劇場永遠需要這批冒險者,為我們開拓出新視野、新風景。

《夢之島》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擔心」成真了:我們看見舞台上有一群用腦比用身體還多的演員,他們非常理解自己的角色該做甚麼,為什麼要這麼做,身體聽命於「理解」,本能則消失無蹤。(林乃文)
10月
06
2011
《夢之島》有著《城堡》和《變形記》的卡夫卡意味,也有著《夢十夜》的敘事幢影;……又有著好似史特林堡的夢幻企圖。但平心而言,《夢之島》也就是在上面這些共時共享的文化網絡意識下所超連結出的一種創作話語。(雷煦光)
10月
05
2011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