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線索的劇場想像《一個平凡人的晚年生活》
8月
19
2013
一個平凡人的晚年生活(邱比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3次瀏覽
汪俊彥(特約評論人)

演出簡介上,透露著表演的內容:「一位懷孕的女子成天照顧著後院的花圃,與自由飛舞地蝴蝶作伴,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腹中的女嬰是她纖細心靈的唯一慰藉。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失,盼顧著生命中最美的回憶。」

演出從一片漆黑開始,劇場內觀眾無法辨識彼此。觀眾的背後一位腳步緩慢、一頭亂髮披肩、身上包裹黑色大衣的懷孕女子,撐著拐杖佝僂地走進舞台。舞台中心是一張單人沙發、一張茶几,几上一盞檯燈。將沙發圍繞在舞台中心的是一圈插滿塑膠白花的花圃。我看不見自由飛舞的蝴蝶亦感覺不到無憂無慮的生活,時間在黑暗的空間中,感覺不到前進。女子以自我安慰(欺騙?)似的語氣,對話腹中的女嬰。劇場的光線忽明忽滅,但明亮的時候也只能依稀辨識舞台的空間。女子以重複而相當貧脊的動作在舞台上生存著。時而癱坐沙發喃喃自語,時而從花圃的泥土中翻出童書、咖啡杯、與遙控器,試圖讓靜止的時間填塞些甚麼。牆上投影著由青春正盛的美貌廣告演員販賣的化妝品、食品與科技商品。讓女子唯一踏出花圃的機會是一台在舞台牆角的果汁機,攪動果汁時,劇場因慘白的日光燈而照亮全場。

表演由不同的音樂控制空間與女子的情緒,從箏樂到王昭君陽關三疊,到非洲打擊或是拉斐爾(Maurice Ravel)的波麗露(Bolero),觀眾席間偶爾竄出一位薩克斯風的樂手吹奏一段簡明輕快的爵士樂曲。女子在不同的音樂中,身體受到不同的情緒拉扯。在波麗露的音樂聲中,試圖釋放身體的欲望達到最強的韌度,幾乎隨著波麗露的音樂節奏,從頭到尾十幾分鐘不停揮動雙手與散髪作勢指揮。表演的高潮結束在女子拉開舞台後方的窗簾。窗外赫然出現一幅女子本人的遺照,遺照前堆滿冥黃色的紙蓮花,遺照身後是臺中的商業中心勤美誠品與SOGO百貨公司映入觀眾眼簾,女子將沙發背向觀眾,轉向遺照,卸下假髮,脫下大衣,回眸向觀眾一笑。女子起身走出舞台,從觀眾身後隱身不見。

《一個平凡人的晚年生活》是獨角戲,女演員劉淑媛擔綱演出。演出對於壓縮的時間與密閉空間討論的企圖心,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貝克特的劇場作品。貝克特的劇場透過演員幾近機械般的重複動作挑戰時間的線性,在不見天日的空間中斷絕與外在世界的聯繫。然而,這樣的挑戰相當程度地依賴導演對於時間、空間與演員身體間的精準掌握,與表演者操縱重複行為的確切能力。反觀《一個平凡人的晚年生活》卻看到演員受制於音樂的轉換,完全失去對自我的掌控,而只能依音樂節奏勉力完成表演,演員因此成為導演表現慾下的傀儡,讓整場獨角演出缺乏令人持續聚精會神的焦點。演員以兩種以上的聲音,分裂似地透過腹中的孩子與自我對話,本應造成辯證性的衝突,卻因弱化的表演,大大降低了提示辯證與反詰的效果。

演出最值得一提的是揭露遺照的一場。在觀眾缺乏線索的狀況下,原來作為反戲劇(anti-theatre) 的敘事卻結束在一場戲劇性的高潮。演員與遺照之間形成多層次的可能關係,是母女?是內外?是生死?是真假?還是先後?是一場年老對青春的超渡,還是鬼魂對生命的眷戀?導演對終場的伏筆雖引發觀眾眼睛一亮的安排,卻略顯刻意,再加上演員前半場無力發揮角色的內在衝突,因而只能再度成為導演的手下。

演出內容透露兩種對劇場與身體的想像:演員時而狂暴的表演帶有殘酷劇場(Theatre of Cruelty)的企圖;劇場空間與演員間的關係,又帶有貝克特式的現代主義敏銳。然而,無論哪一種都需依賴演員對自我身體的信任與演出內在紋理的完整性,缺一不可,否則將失去觀眾的耐性,而只是導演私自的早熟修行。

《一個平凡人的晚年生活》

演出|邱比X彌留實驗藝廊
時間|2013/08/16 19:30
地點|彌留實驗藝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