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氣味,四界滿滿是《熱天酣眠》
11月
13
2013
熱天酣眠(阮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392次瀏覽
張啟豐(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阮劇團

立冬之後的高雄,天氣依然晴暖如夏。駁二特區上演《熱天酣眠》,更加碼地把夏日氣息帶入劇場,舞臺上各個追夢人渾身發射出的無盡揮霍的青春氣息,則不啻宣告:夢中之情,何必非真!

阮劇團是嘉義囝仔回鄉打拼組成的在地劇團,雙腳踏在泥土裡耕耘十年,形貌漸顯,風格隱然成形。《熱天酣眠》改編自莎劇《仲夏夜夢》,是該團「經典改編」計畫第三號作品,以在地文化與元素為改編經緯,不論人事地物-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語言,都呈現出他們的青春思考與熱情衝力。於是,全劇就在嘉義山海宮廟公酣眠時展開。

山神公和海神婆彼此爭勝、互不相讓,二神各有隨侍好爺及水水,好爺託夢廟公,指明作醮時山神公要看的戲。地方富豪陳金水到宮中祈求神明保佑,希望女兒阿美有好姻緣,因此牽引出該劇情愛主線:阿美、茶米、零星仔、Helen四人之間的糾纏與被捉弄。阿美和零星仔私奔到山上,前男友茶米對其舊情不捨,阿美好友Helen則對茶米苦苦追求,茶米套出阿美在山上的訊息,要Helen帶他上山。於是,四人就在夜黑霧迷的山神公管轄的深山林內,上演「你愛我,我愛妳,他不愛我,我不愛她」(導演語)的真心絕情大對抗。

同樣的夜,廟公一行人也在山上排練作醮大戲《西廂記》。山神公為了捉弄海神媽,命好爺以「奇蟬火金姑」讓海神媽愛上醒來後睜眼所看到的,因此廟公雀屏中選,享受旗艦級的愛情。同時,山神公目睹Helen的真心及茶米絕情,因而也要好爺使用「奇蟬火金姑」,讓Helen獲得茶米的愛。哪曉得陰錯陽差,在好爺施弄下,茶米、零星仔同時愛上Helen,阿美反而沒人愛-盲目的愛情追逐反向開展。之後,山神公看夠了神人所鬧的混亂,以解藥解開海神媽的愛情迷惑,也要好爺去處理凡人的關係。海神媽恢復了,但是凡人們卻呈現出另一種糾纏與交錯:四人無分性別彼此愛戀......夜去日曉,作醮大戲也在混亂中有驚無險地上演完畢。一切彷彿都隨迷霧散去而清朗圓滿。

最後的最後,廟公依舊如開場時睡在長條椅上,好爺依舊託夢。原來,這所有的所有,都不過是廟公炎炎熱天裡的一場酣眠。

《熱天酣眠》劇本改編歷時將近一年,刻意而巧妙地把全劇置放到神明、嘉義、宮廟、作醮、演戲、廟公等在地脈絡中,一切由廟公夢中受神明指示作醮演戲開始,使上述脈絡合理、有機地聯結成一個網絡,所有情節就在這網絡中伸展進行。劇本語言應該是吳明倫、盧志杰等人著力最深之處,也是此次演出最堅固的基礎,而這在在都植基於臺語語脈、臺語思考與臺語文化。《熱天酣眠》語言精彩之處,不僅在多元流暢地運用臺語語辭、語句與文法,更令人擊節的是,臺詞不僅能不偏離原劇內容,更能在臺語語脈中押韻鬥句!如果說綠光劇團《清明時節》的語言運用與編創,在臺語舞臺劇發展上具有成果累積與精緻展現的里程碑意義,《熱天酣眠》舞臺語言所標誌的,是另一種里程碑面向:年輕一代對於臺語運用的嫻熟、自信與創發。巧的是,盧志杰參與前者演出,並擔任後者的臺語指導。這樣的組合與發展,實在令人深深期待。

導演陳信伶對表演基調的設定與劇本脈絡相互呼應,全劇節奏流暢,展現一種「粉青春的臺」。這使得演員能夠在此基調上更加地青春恣肆,在表達精確、轉換精準的肢體語言中,表象生猛結實卻又力道迴環柔婉、內裡精雕細琢地構築出結合臺灣在地與時下青春的繽紛風情。只是,上半場劇團排戲的比重似乎過高,演員不免陷入展技泥淖,同時也掩蓋情愛主線的發展;下半場最後對於四個角色交錯交纏的情愛安排,雖有別於原劇,但卻正與現今實況對話,令人眼睛一亮,然而場上似乎僅略略交代,未免可惜。至於作醮大戲為何是《西廂記》?至今仍難理解,該劇似乎不太是臺灣廟會演戲的劇目,應該還有適合的劇目可供發揮。

此外,該劇的音樂設定也令人印象深刻,不論〈四季紅〉、〈墓仔埔也敢去〉及其他臺語歌曲,一方面與角色處境相應,另一方面在整體聽覺上,與視覺、語言一同形構出完整的臺灣意象。

這樣的改編,不僅充滿濃濃的在地氣息,其實也很有戲曲fu。如果-其實很想真的看到-可以在嘉義地頭、神明作醮場合中,看到阮劇團和歌仔戲團分別以《熱天酣眠》的舞臺劇版和歌仔戲版拚臺相絞,相信應該更能夠落實「在地」意涵吧。

《熱天酣眠》

演出|
時間|2013/11/09 19:30
地點|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改編自莎士比亞 (Shakespeare)《仲夏夜之夢》,並結合戲中戲的《西廂記》,為了貼近本土,全劇以台語演出,透過濃厚的台灣庶民氣息轉化了腳色與情節,將一西一中的經典傳統,作了極具台灣味的闡釋。(張慧慧)
11月
13
2013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