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愛椎名林檎《本能》
12月
25
2013
本能(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6次瀏覽
劉宗鑫(社會人士)

如果沒有看到友人的觀後動態,沒有心理準備,可能心得會完全不一樣吧,在現在這時代很難不踩到一點雷,完全一無所知,以透明的狀態去看演出、電影、展覽了,或多或少都會帶點預設的顏色來參與。

看到舞台的當下就想到是東京事變「車屋先生」MV的場景,散落一地的道具玩具,那黑人變成了神獸,而且還穿著Bon Voyage的水手服。各種林檎迷熟悉的符碼迎面打過來,不同時期的裝扮造型、紙鶴、大聲公、破題的制約反應教學、源源不斷的歌曲,都是林檎的聲音,聽到後來就變成猜歌大賽了(聽前奏比誰速度快的那種)。聽到開演的《活下去》,而且是事變告別演唱會的現場版本,還是起了雞皮疙瘩…。滿滿的林檎歌曲,有些似乎和情節隱隱相呼應,有些似乎沒有,只是背景音樂,或是當作轉場過橋,好像沒有選到《平成風俗》、《教育》和《三文八卦》專輯的歌,而中間突然跑出超載樂隊的《不要告別》,應該是私心推薦吧,那種每個DJ都會有的私房歌曲。

我想還是會有林檎迷心生不滿,抱怨幹嘛亂玩林檎的歌,像歌廳秀般嘲諷那麼多當下議題,林檎知道一定會不開心之類的。當初聽到的節目宣傳和講座原本以為是更「正經」的方式,沒有料到如此瘋狂,但這樣的詮釋方式也沒有說不好,只是很多地方,很多哏會讓人想要知道更多後續發展,一直未果未完,心癢難耐,懸念未決啊。(是跟雙六的《蘋果之歌》一樣,硬生生只唱那幾句)

當代時下的議題,各年紀不同的焦慮和困惑,以及和自我的確認和認同,演員們反覆搬演,重複演練。終究還是處在這狗屁倒灶的生活吧,終究無法到另一個平行時空,僅有的只是這一期一會的人生,僥倖地活著。

吳柏甫還是很搶眼,最後的紅色禮服還以為最後要含淚高歌一曲(對我來說,那是事變的終極完成體啊)。本能是什麼?三者不同的「活著」意識與方式:「因為活著所以活著,因為想活著才活著,因為沒有死所以活著」,確實是要搞清楚的。

後來和看過別場演出的朋友,聊到好像還是沒有傳達出椎名林檎的精神。所謂的蘋果核蘋果芯,對我來說,那些不斷出現的「生」、「死」、「愛」、「慾」,「生老病死性」,對存在的質疑與偏執始終是林檎作品的母題,早期的作品是很大聲的吶喊,但現在這些命題卻用更深沉更尖銳的方式直指人心。可能還是不夠一刀斃命吧,還是少了林檎的那種此時此刻的全心全意,無怨無悔又懊悔不已的青春,她的「真心」。

哎,有時候會想如果生在日本,母語是日文,那就可以直接無隔閡地擷取林檎的一切,聽她獨特的語感和想法,以及其公眾形象。希望她日後不要變成紅白舞台站在她左右兩邊的和田秋子,松任谷由實,她出生那年出道的竹內瑪麗亞才是她的目標吧,跟偶像活在同一個時空一起變老是件非常幸福的事,謝謝有這樣的劇碼,粉絲真的很幸福。

《本能》

演出|一直社
時間|2013/12/15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