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出,卻少了作者論述《罪.愛》
3月
10
2014
罪.愛(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50次瀏覽
林一泓(藝文創作者)

《罪.愛》將十七世紀劇作家約翰‧福特的劇本改編為現代版。故事以兩位主角:妹妹安娜貝拉和哥哥喬凡尼之間的亂倫之愛作為主要軸心。在兩個小時流暢不拖泥帶水的劇情推進下,故事中充滿了激情與暴力。從開場不久的決鬥、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暴力場景、一直到沾滿鮮血的結局,整齣戲沉浸在一股「狂暴」的氛圍裡。而所襯托出來的是《罪.愛》中每一個角色的對愛情狂野暴烈的態度,尤其是主角之一的哥哥喬凡尼說出的:「愛我,不然就殺了我」。

令人目不暇給的場景調度,依舊是與你同行劇團的拿手好戲。導演迪克蘭‧唐納倫的戲第三次來台,不過前兩次來的是俄羅斯團而這次是英國本團。整齣戲像是在看一場不斷流動的籃球比賽,劇情一場接著一場不間斷地在觀眾面前展開。全劇一景到底的舞台設計將整齣戲都發生在安娜貝拉的房間裡。舞台的正中央是做為主調的一張血紅色雙人床,背景是一面寫實貼滿電視電影海報的牆。牆上有一裡一外分別通往浴室以及室外空間的兩扇門。若以大道具的擺放來看,國家劇院的舞台對這齣戲似乎是有些過大了,讓設計簡單精美的舞台有些空曠。雖然如此與你同行的演員以他們專業外放的表演能量,成功克服了這個問題。

演員展現出來的幽默和表演張力,使這部戲時而嚴肅時而逗趣。一若前兩次來台灣演出的作品《第十二夜》以及《暴風雨》,皆有著令人由衷佩服的演出。這次特別感受到的是英國演員舌粲蓮花的說話能力。每位演員用他們的台詞表現能力,將《罪.愛》的大量對白轉化成一段段精彩的韻文,光用聽的都能令人盡情享受台詞上的音律性。專業的聲音與身體表演,都讓觀眾不得不愛上舞台上這些演員。而更重要也更讓人欣喜的部分,是該劇團總體劇場(Ensemble Theatre)的演出形式,讓每位演員不分主角配角,都能在舞台上成就整體的演出,也成就自己。

不過較可惜的是,戲劇節奏似乎因偏重流暢度而稀釋了劇中角色的心理轉折,讓應該被觀眾看見和感受認同的主要角色成為舞台上的「陌生人」,如同只是新聞事件的某個角色一般。演員在台上的成分多於角色重要,這一點在這齣通俗性強大,議題性較小的戲中似乎不是很合適。一切劇情的推展都直接在舞台上被看見被聽見,而較少情感上與思維上那些「看不見」的過程。以至劇終對於哥哥喬凡尼無腦中二的荒唐行爲產生不解,安娜貝拉的懺悔和分手信也看來有些匪夷所思。因此《罪.愛》的結尾雖然出乎意料,但卻不合乎情理。在演出當下感受不到劇本中想要表達的省思,主角安娜貝拉的成長與改變,和喬凡尼的瘋狂與受傷都消失在戲與戲之間。

寡婦希波莉塔,在被安娜貝拉身為貴族的追求者索藍佐拋棄之後,喝下原本要來毒害索藍佐的毒酒而身亡。安娜貝拉的奶媽在禁不住淫欲的誘惑下,洩露了兄妹戀的秘密後遭殘忍殺害。安娜貝拉本欲斷絕與哥哥的感情,卻被陷入瘋狂的喬凡尼取出心臟。這三名劇中的受害者皆是女性,這說明了什麼?關於死亡?關於欲望?關於愛情?是女性對愛情美麗幻想的飛蛾撲火?還是男性藉由愛情對女性進行宰制?在戲中似乎沒有很清楚的信息。

或許這齣戲沒有批判什麼,只是要呈現一場戲、只是要說一個「人」的故事。這些事情就這樣發生在我們面前,而身為觀眾的我們什麼也做不了。也可以說導演留個空間給觀眾,讓我們觀眾可以自行決定看到了什麼?做出自己的詮釋與批判立場。但這不會可惜了這個經典劇本嗎?除了布景中對死亡與愛情幻想的連結,以及每個看完的人都讚不絕口的場面調度外,似乎找不到一個清楚的作者論述,我會感到有些遺憾。我相信一個導演可以將詮釋留給演員,但整齣戲沒了導演主要的思想領航與統合,那這齣戲的內在價值實在不夠給力。

《罪.愛》

演出|與你同行劇團(英國)
時間|2014/03/0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流暢的場面調度、人物所組合構成的舞台畫面、快速緊湊的戲劇節奏,還不忘不時加入搞笑有趣元素。這些技術層面帶領觀眾來趟宛如雲霄飛車極速之旅,看完之後猶驚魂未定、調整呼吸,腦袋逐漸清晰之際,事後回想問題便一一浮現:我們到底是在看一齣什麼戲?(葉根泉)
3月
04
2014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