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的表現令人連呼嘖嘖,拉威爾奏鳴曲的三個樂章成功的征服了現場觀眾的心,這兩位音樂家除了更加的合作無間外,也溫柔的強化這首樂曲的不協調性來產生聲響上的對稱。(劉馬利)
至細之倪與至大之域——呂紹嘉與NSO《馬勒第七》
呂紹嘉試圖在《命運之歌》營造神界的飄渺與人間的不安,但在實行上並非易事。一開始極弱的力度讓音樂吹彈可破,降E大三和弦的木管部份在音高上有些遲疑不決,但到了低音號與單簧管以三連音扶搖直上,呼應定音鼓的節奏動機之後,就漸入佳境。(劉馬利)
百年名團的新時代(上) 《紐約愛樂亞洲巡迴》
以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為例,范志登以一個穩定、中庸的速度展開,不同節拍的轉換與複雜的重音、節奏型,都被范志登處理的十分清楚。這樣一首編制龐大、極為複雜的作品,竟被范志登梳理的有條不紊,讓人聽得相當過癮。(武文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