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人間條件5》
10月
02
2012
人間條件5(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26次瀏覽
張啟豐

《人間條件5》以四男幫(某人是某人的中學同學、某人又是某人的高中同學,在某個場合下見面而牽連在一起)的人生段落作為情節線,四組人物、四條線索,或並置交錯、或辯證互文,舞台上的角色彷彿是身邊認識的人,甚至就是自己。退休之後為了尋求自由而被牽手驅逐出境的公務員老爸,結婚離婚各三次、熱心照顧同學、夜夜流連酒廊的董事長,事業成功、妻子病危過世的大老闆,與妻子貌合神離、鬧出緋聞還靠妻子善後的政治紅人;以上四個後中年/前老年的臺灣男人,活脫脫臺灣老熟男浮世繪。

這就是台灣最有創意的歐吉桑吳念真。不僅有著斑衣吹笛人一樣的說故事魔力,更練就比中古術士更厲害的文字煉金術;讓人渾然忘我、不知不覺地受到故事情節所吸引,更讓人莫名其妙紅了眼眶、突如其來仰天大笑!置身國家戲劇院,不時可感受到觀眾的笑聲如潮浪般湧向前來,有時甚至全場靜默,空氣彷彿凝止一般,即是明證。

影像、小說都可以因為情節與文字而令人魂牽夢縈,回味再三、不能自已;戲劇當然也有這項致命吸引力。只是,戲劇是在眼前即時發生,既不以運用特寫鏡頭為長,也不專以文字讓觀眾運用想像;觀眾索求的,或許還有演出現場除了文字情節之外的種種。《人間條件5》的節奏比起1~4都還來得溫且慢,導演娓娓道來的手法,搭配上各段情節規矩地呈現四個塊面的人生,即使有美國(李永豐)稍有抑制的暴衝,整齣戲還是不免淡掉,不似文字的淡而有味,而是被巨大的空間與稍長的時間給稀釋了。

從劇場的空間運用來看,將旋轉舞臺切分成三個空間,藉由旋轉與換景,順利轉換各場時空,著實是一項經濟有效的方式。但是這樣的場景放在國家戲劇院舞臺,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之後移地演出考量,比例顯得過小;再加上高度有限,整個表演空間更顯扁長;還有,因為要運用下舞臺接近臺緣的區域,表演區又得往後移,演員和觀眾的距離也就拉得更遠。如此一來,使得一樓後排及三、四樓的觀眾可能要非常專注地看戲,才能捕捉到演員要給觀眾的感動。

《人間條件5》的演員組合基本上是老搭檔,林美秀一人分飾三角,挑戰最多。不論是公務員太太或重病過世的妻子,或任勞任怨、或無怨無悔,信手拈來,渾然天成;至於高官夫人,則心機、深沉、精算不足,略欠說服力。至於讓導演直呼「就是她」的范瑞君,不啻為人間注入一股活泉,角色詮釋不溫不火,不搶戲,但也令人忘不掉。

這齣戲強調的,或許就如節目冊封面的那一句:「男性本是漂泊心情」;但是,不論是追求自由、領悟真愛、花天酒地,還是政治緋聞男,這些男人其實都像節目冊封面所繪:「在母親/妻子懷中面露無奈的『老男孩』」。雖然伸手想要攀找東西,甚至想離開,但是卻被緊抱著……。不知是因為拿不到想要的東西而無奈?還是因為無法掙脫雙手而無奈?但是不論如何,人生也就因此而繼續下去。這-或許才是編導真正想說的,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

《人間條件5》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2/09/3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干歐吉桑的漂泊都只是心情,而非意志或行動,說命運是過度渲染。他們只是環境的產物,隨波逐流一生,到想找尋自我時自我已模糊難辨,欲追尋真愛又發現從未付出真情。相對地,劇中女性無論為愛為錢,為同情為計算,總是勇於面對,擇君所愛,愛君所擇。(林乃文)
10月
10
2012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