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自然、回視內心的大地神話《觀》
8月
29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1次瀏覽

徐承郁(社會人士)

時隔8年,無垢舞蹈劇場延續一貫的舞蹈美學與莊嚴純淨的儀式劇場風格,以鎔鑄常民文化的生命體驗、祭典儀式、集體記憶及神話寓言,發展出獨特的身體語彙。這次以「天、地、人三部曲」的終章《觀》重返國家戲劇院。若說這三部曲是向天地探問生命的漫長尋旅,首部曲《醮》講述了人鬼萬物生滅榮枯,接下來的《花神祭》以四季遞嬗詮釋生命循環,《觀》則是從大地神話的視角延續前作主題,為無垢特有的美學舞出趨近於「圓」的原點。

啟發自編舞者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對環境動物保育的關懷及人類失序欲望的反思,《觀》訴說白鳥與鷹族的故事,探討大地靈魂的脈動,並藉由鷹族的起落反照人類自身。觀眾不僅是置身事外地「看」一場表演,更是這場儀式不可或缺的參與者。開場一陣陣的鑼聲宛若天地間幽深的呼喚,鎮定虛浮躁動的心魂,隨著舞者沉緩凝鍊的舞姿吐息,彷彿初入夢般的朦朧,迎接撼動靈魂的絕美祭儀。

《觀》的舞台空間佈局嚴謹規整,舞者的步伐必須精密計算,更貫徹了減法美學,各種淡色的布幔在舞台上開展出大地山河、時空流轉之無垠,藉由寫意的方式營造不同層次的空間感,使舞台顯得深邃而立體,也模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線,回歸混沌,觀者可暫時放下分別心,單純地隨著流動去感受當下。

對照舞台上廣袤的天地山河,舞者身上的服飾是寄存老靈魂的精細工藝,在這些歷經歲月遞延的服裝飾品中,有著古老文化對美的嚮往。觀眾或許未能看得清這些服飾上的紋路細節,但絕對能感受古老工藝的質感。這單純對美的追求之心,無分國界族群,反而自然而然地交流演化,進而開出兼容並蓄的繁花勝景。這便是無垢舞蹈劇場的一大特色,為什麼在《觀》的舞台上本土文化兼容異國元素不感到違和?正是其回歸藝術根本,汲取本土養分,也廣納世界文化,向古老文化的智慧,致以誠摯的敬意,並加以融會出絕無僅有的美學觀。

在欣賞《觀》之時,最有趣的莫過於體察其中的「動」與「靜」。舞者緩慢細微的舞動,宛若星移物換,乍看靜如止水,實則時刻變化。透過極為緩慢的動作,也呈現了特寫鏡頭的效果,使得觀眾得以更清楚觀察舞者隱於深處的豐盈勁力,又或是放大與周遭環境的關係。而在充滿動感的激烈爭鬥、嘶吼迴盪中,卻又能在尖銳張狂的對峙中感受到一絲肅靜,以「動」與「靜」的相對並存,寓意衝突與和諧的交錯共存。

無論是淒美的白鳥、昂然的鷹族,又或是掌有熾焰的火神、拖曳稻穗的禾神、牽引母親之河的水神,都體現了《觀》對自然之崇敬,以及對萬物生靈的哀憫與深情。而在幕起時由行者托著木缽緩緩拾起舞台中央成列的石子,將落幕之際又重新鋪回原處,暗示著終點即是復如初始的起點,正是生命循環反覆之理。

此外,《觀》更探討了人類內心與外在環境的關係,內觀自身與自然生命的連結。在落幕時誦念的心經,即呼應了宇宙與內心相互映射的連動關係,人類作為眾生靈的一份子,卻在當代社會高速發展、工業化之下,割裂了與自然及其他生命的關係,亦因失根而招致禍亂。回觀在疫情肆虐、社會動盪的現今時局,《觀》以淒美的寓言訴說大地的智慧,指引著觀者找回平靜內心力量。

《觀》

演出|無垢舞蹈劇場
時間|2022/08/2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林麗珍與無垢舞者們以簡約卻凝練的時空觀、身體美學,蘊含生命不可言說的默會奧義,再以《心經》作結,也能助眾生早些了悟生命、脫離輪迴。如此,若說編舞家林麗珍是溝通玄冥與人世的巫,應該不為過吧?(樊香君)
9月
30
2014
無垢透過中軸內觀的訓練、儀式、身體技術、自我轉化,林麗珍讓舞者的身體出神,超越自我框限與深自實踐,觀眾亦在參與觀看的過程,被引導進入中介意識的出神,此時此刻活在當下即是出神,充塞滿臆而深深體悟。(葉根泉)
9月
22
2014
泰半皆完美對稱的劇場調度,使整齣表演的視覺呈現十足的和諧與穩定,但也同時創造出某種「雙生」/「分身」的異象奇觀 (uncanny spectacle),在這個奇觀當中,個體性消融了,人體有如蟻兵,順勢而動,身體與「任務」相連,因任務而存在。(鄭芳婷)
9月
22
201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