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
蘇恆毅
蘇恆毅,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畢業、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現為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與兼任講師。曾發表小說與戲曲論文於學術期刊上,評論則散見於「表演藝術評論台」、《PAR表演藝術》。小說與戲劇是研究也是興趣,從書本看向舞台時,總思考著還能怎樣說好一個故事。
熱門文章
所有文章
56 篇
二月
07
2023
121
真快樂掌中劇團近年來嘗試多種的布袋戲與現代戲劇結合的表演形式,也參與傳統戲曲藝術節、戲曲夢工場等活動,多次推出實驗偶劇,並從中探尋偶戲的多種可能性,並自問偶和人之間的距離與關係,形成一系列的演出。而這些演出的主題與要素,均於本次《指忘》中再次應用呈現。
十一月
02
2022
300
而魏海敏作為臺灣梅派的代表演員,傳承梅派戲,對她而言是致敬,是個人修為養成,是文化的傳承。對於繼起的新秀來說,她也已是大師典範:從傳統走向跨界,卻仍不忘初心地鑽研傳統藝術。(蘇恆毅)
八月
31
2022
385
夢迴人的定位和用意是什麼?固然是林沖的心魔,但台詞說自己是冤魂,則必然是已經了解後續發展,而穿越到事件未發生前的時間線的林沖,然林沖為何需要穿越?如何穿越?(蘇恆毅)
八月
05
2022
250
藝術作品的誕生大抵不脫離創作者的情感激盪,而在有了這些情感後,使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表達,才有這些藝術作品。但這些作品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僅憑「情感」就能整合嗎?(蘇恆毅)
八月
03
2022
200
以整體而論,在武戲時能夠兩者平衡、專場時可各顯本領,實屬不易,雖然線上觀賞時未能聽見掌聲,但直播聊天室中不絕的拍手圖示,自可想像演出時的叫好聲。(蘇恆毅)
八月
03
2022
387
從三皇五帝的陰謀被揭開,到東南派從各處力抗西北派,無論是節奏更為緊湊的戲劇張力、或是音樂氛圍與視覺效果渲染的武打過招,均讓觀眾能夠感受到兩派勢力對陣的刺激感⋯⋯(蘇恆毅)
七月
25
2022
360
七月
04
2022
343
此種行當藝術的消解是要為了重新創造,但重構之後的趨於同一性,難道是要表示不同的行當藝術之間,就像人與鬼怪的情感一樣,本質上並無區別,都是一種「扮演」與「操練」的方法嗎?(蘇恆毅)
五月
13
2022
271
「球」找到了,演員也有了仰慕,並可向之學藝的對象,可是那份「演員在被理解為成功之前,很難被視為正常的工作」喪氣感,以及生活命脈如何維繫的生存焦慮,在劇中似乎並未因為球的出現而被撫平(蘇恆毅)
四月
28
2022
345
四月
13
2022
263
近年台灣戲曲界漸有世代傳承交替、新秀輩出之勢⋯⋯或許就如同美猴王在花果山的發跡,每個時代都將有新的石猴打磨出世,翻騰三界,創造出新的生命力吧!(蘇恆毅)
四月
13
2022
495
二月
24
2022
386
在《香纏》中,所有的氣味僅在台詞中出現,香粉味、檀香味、魚腥味,或是無香的纏花,以及想要「有香味的名字」,這些都是王香禪內心狀態的投射,交互襯托出其複雜的心理反應。
一月
19
2022
610
細觀整個作品,無論是原「桃花過渡」中的桃花女是欲渡者的身分,或是在本劇中,洪桃花自身亦陷於迷津中。兩種桃花都須有人引渡,又如何能扮演擺渡者的角色,乘載自身與他人的生命重量?
一月
06
2022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