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王妍方

也許這是一趟英雄旅程中開創出的多重英雄旅程,也是多位英雄在各自的旅程中,交集於一個奇異時空裡番外篇章,現實時間停止,另一個次元的英雄旅程才正要開始。(程皖瑄)
7月
29
2019
只是,重演若只停滯在「復刻」,這場合作還能延伸出什麼?最後,或許還是因為現實因素的考量,終究走得有限。於是,兩團合作過程能否再看見什麼火花?也是身為觀眾的我所期待的。(林立雄)
5月
20
2019
主要人物性格,與學員本身形象趨近度極高,過度重視四功五法的展現,使主角群在人物性格展現上,多囿於身段功法限制,反顯過度雕琢,剝除演員過往長期於自家戲班學習的演出技巧,對於程式身段與表演方式的融合難以掌握,迫使人物性格不易展現。(王妍方)
7月
19
2017
四九與銀心在翻轉時空的過程中,一度連結卻屢被截斷的紅線姻緣,更容易使觀戲者感同身受,沖淡幾許梁祝悲戀所牽動的感傷情懷,為奇巧定名為「經典狂想」系列,賦予更為實質的存在性意義。(王妍方)
4月
05
2017
雖身為青年演員的轉運中繼站,在成軍五週年的同時,劇團面對青年演員的去留,未來在劇目挑選與團隊形象營造上的方向,都該更漸趨於多面向的結合,新進團員在指派角色學習時的定位與方向。(王妍方)
12月
30
2016
以解構英雄人物的內外形象為重點,傾向在英雄人物的構成與精神面的受難點;以時代動盪,被迫挺身抵抗暴權的小人物悲歌為主要軸心,對當代戲曲(劇)提供了更多對於英雄人物的解讀可能。(王妍方)
12月
15
2016
唱詞與唸白部份,偶有以國語直譯方式發嗓,導致詞韻不合的狀況發生;在傳統曲調的行腔方式上,轉音偶爾不甚流暢,產生掉音或突然音韻降低的情形。(王妍方)
7月
19
2016
用樸實的民間傳說與代代傳承的舞獅技藝,跟兄弟情義做為結合。運用歌仔調為基底改編的歌曲,保留屬於歌仔調的基本骨幹,在配器調整下添加了幾分溫柔因子。(王妍方)
10月
02
2015
人物個性的形塑上是本次演出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從基底打造出屬於自我與角色個性,除卻唱腔與肢體語言需要再下更多功夫不斷打拋砥磨外,心態上的調整與同化亦十分重要。 (王妍方)
9月
28
2015
十字走道將觀眾席一分為四,演員持著船漿與甲板行進其中,擴延舞台範圍,使觀眾成為協助演出的一份子,在玩樂中使演員與觀眾有所接觸,以互動性演出延伸與團隊的關係連結,提升參與感。(王妍方)
8月
23
2015
以另一種角度切入此段劇情演繹,山大王的代戰女雖是為了記憶裡美好卻早逝的母親而扮演,舞台上的代戰女卻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戰,不無傳承技藝(記憶),開創未來新局之意。(王妍方)
8月
18
2015
人物與劇情編排並未相輔相成,整體形象單薄,使盧妻吃醋事件所引發的相關效應被分散模糊化,也是這樁千古吃醋奇譚,雖能「悍」動天子,未能「撼」動天下的最大問題。(王妍方)
7月
15
2015
雖屬小品性質,卻是近年來傳統戲曲進入現代劇場後,在高成本、大製作中最為貼近人心的作品,素材的選用與編導的運用整合,不以教忠教孝的方式來提醒觀眾,轉用潛移默化式的劇情產生改變。(王妍方)
6月
18
2015
就劇本完整性而言,編劇置放了太多素材,卻難以駕馭整合。主要演員雖多為一人分飾二角,但放射性的劇情著重旁枝末節,主線分散鬆垮,亦使幾位實力派演員英雄難有用武之地。(王妍方)
6月
09
2015
小劇場中少見的閩南語劇本,能採用台語方式進行讀劇更屬難能可貴,保留了台語文的風雅,偶或點綴屬於語言裡少數的原生野性,在小劇場的文本呈現上,已然滋生新風華。(王妍方)
5月
27
2015
編劇與導演巧妙利索的移植與拆解重組,遵循著戲曲程式的基本規範,融入矛盾甚多但不顯突兀的實驗觀點,提升戲曲自故事本體新編改造的無限可能。(王妍方)
5月
19
2015
王海玲綿厚紮實的聲嗓詮釋,單是感受字裡行間所蘊釀的情感堆疊累積過程,便已十足過癮,加上跟自己的師妹在台上相搏較勁,也為本次演出擦撞出精采火花。(王妍方)
5月
04
2015
蕭揚玲所飾演的李慧娘,由剛開始步步驚心,到二見裴生驚艷仰慕,三見裴郎深刻傾心,〈放裴〉時「撲跌旦」與「摔打旦」身段展現,聲韻行腔行雲流水,人物舖陳與情緒轉折皆已完備,日後將成為她在演員生涯的專屬拿手角兒之一。(王妍方)
4月
28
2015
原作在情感描述上較不顯著,改編移植後的劇作方向又傾向於敘事與解說,在主要角色的內心轉折上少有細微修磨,導致在情感認知上多有疏離。(王妍方)
4月
24
2015
全本呈現重點式的演繹,導致感受人物情緒連結時產生斷層,劇情流於表面的愛慾橫流,形成該劇許多未完成的殘缺。(王妍方)
3月
16
2015
較2008年初回版相比,本次增加了劍靈與拓拔公主兩個角色,活化了角色敘事的多樣性,卻也同時壓縮了李陵發聲的機會,整體劇情呈現一種跳轉式的連結。(王妍方)
3月
09
2015
爆笑漫畫路線,無厘頭的劇情轉折,往往造成意外笑料,幽默的處理手法,卸除了過往劇場宣道傳教的模式,為端凝肅穆的宗教議題做了不同新解。(王妍方)
2月
03
2015
《萬古流芳》不脫古路戲強調忠孝節義的路線,但加強女性角色於這類型戲碼裡所扮演的角色,並且產生了對照感,用不同的角度觀點來強化劇情飽實度,是本劇表現出彩的原因。(王妍方)
12月
24
2014
撇除近年來兒童歌仔戲強調人格思考及濃厚的教化風格,配合場館適合親子劇場的優勢,提升與觀眾互動的情緒氛圍。(王妍方)
12月
12
2014
就青年演員而言,是一部能把焦點放在角色個性,在唱腔應工及角色本質上都宜再精進的功課,對喜歡看到經典老戲的觀眾而言,則再度重現了一部巧識人性,拍案叫絕的精采好戲。(王妍方)
10月
15
2014
兄弟情為本劇核心,從陳家兄弟實質的血緣連結,到團勇保護城隍金身逃離艋舺誓死做兄弟的團結精神。編劇大量的利用陰陽觀點做為對照,再置入夫妻之愛,劇情看似豐富多元,實則不利發揮,難以處處到位。(王妍方)
9月
30
2014
該劇口白唱詞淺白俚俗,就算不看字幕也能快速而直接的進入劇情,但劇情轉折銜接度不足,幾個重要轉折並未露出;未有合理的交代與連結,致使劇情有明顯散架迭失的狀況發生。(王妍方)
8月
09
2014
對世俗的英雄形象做出了另一番的觀點解讀,利用主要角色的置換,身份地位的外在條件,重新檢視世人對於英雄人物的看法,也以反諷手法展現出屬於英雄真實面貌下,不被所愛看見的悲哀與傷痛。(王妍方)
7月
31
2014
整體劇情連貫性不足,破碎的分段劇情也只是為了要敘說同性戀情在面對現實的無奈與掙扎,對於試圖解讀該劇主題動機的觀眾而言,多少都會覺得有隔靴搔癢,未足盡興之感。(王妍方)
6月
28
2014
以短篇小說的分鏡方式來做敘事,優勢在於三段劇情的關連性不致過度偏離,又能保有各自角色在主視角切換間的不同立場與角色個性,使觀眾在劇情進行切換時不致太過混亂,卻也同時考驗著觀眾在劇情重組整合的邏輯及演員情緒即時轉折的能力。(王妍方)
6月
04
2014
編劇試圖以大衛與曼蒂,以及開泰與繡球的互動,與唐氏夫妻做出對照,演繹愛情與婚姻的各種樣貌,卻分散了台下觀眾對於唐氏夫妻對於婚姻是否維持存續關係的注意力,是較為可惜之處。(王妍方)
4月
14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