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錯亂,服從文本的《威尼斯商人》
4月
25
2014
威尼斯商人(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70次瀏覽
賴思伃(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紀念,世界各地的劇場掀起了一陣熱潮,以自己的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劇作家。高雄春天藝術節邀請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搬演的《威尼斯商人》一劇,在莎翁的作品中相當具有爭議性,一來是為了安東尼奧(Antonio)若隱若現的同志情誼,二來是為了夏洛克(Shylock)身為猶太人的處境,這是當代導演在解讀文本時,無法逃避,也必須處理的重大議題。

我們先來看這是怎樣的演出,所有角色換上筆挺的西裝,在快速移動的走位中,搭上令人炫目的舞台燈光以及電子音效,彷彿置身夜店,表現出現代生活的快速、刺激。角色們宛若現代的金融大亨、單身貴族,飲酒作樂的同時不忘關心彼此事業的成敗。導演以極簡的舞台,幾張椅子、幾塊布就能恣意轉換場景,演員與空間的轉換和流動渾然天成,然而更多的是演員像是做錯事情似的在場上罰站。到了下半場以後,導演又好像失憶似的讓角色掏出一封又一封的信件,忘了這個世界已經有手機和網路,整體來說,這是一齣穿著現代服裝,求愛方法卻毫無進步的一次重演。

回到第一段所提出的問題,事實上,我並不認為導演有處理這兩件議題。關於安東尼奧的性向從來不是一個問題,他如此自然的愛著巴薩尼奧(Bassanio)並且心甘情願的以自己的性命做保,到最後的拱手讓人誠心祝福,一切都發生的如此自然彷彿他本應該如此;而夏洛克(Shylock),這個在種族、宗教方面充滿爭議性的角色,反而因為演員的詮釋而不顯面目可憎,甚至讓人覺得他站得住腳。審判一場完全無法說服我:為什麼他非得改信基督教?都什麼時代了!導演在文本上毫無掙扎的服從了莎翁,我又想問:對當代的導演來說,有這樣一個莎士比亞,到底是一種祝福,還是一種詛咒?

當然,有太多關於莎士比亞在文本賦予安東尼奧角色的曖昧、以及此劇中每個角色皆非完美、還有以過度美化基督教的反諷手法……等等的諸多論述,我無法一一寫出,但我還是想問:如今,我們還要這樣解讀莎士比亞嗎?由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解讀莎士比亞這件事情,本身就有其權威性,到臺灣這個非歐美語系的地方搬演時,隱隱的產生了一種「大哥說的是對的!」的錯覺感,然而縱觀全劇,這樣長達165分鐘的演出,我不禁要問道:所謂的「莎翁精神」在哪?其與當代社會的脈絡的相關性就只是幾套西裝?以上的問題,對於高雄春天藝術節透過邀演方式間接促進了兩國戲劇學子的互動交流的一片美意,未免過於苛刻,但對於這次的演出,我只能說:有朋自遠方來,誠意十足。

演出結束後的戲後座談,一名觀眾提到:「你們的學校體制為何?是怎樣訓練學生的?為什麼臺灣的大二學生做不出這樣的戲?」試問閣下看過幾齣大二學生做的戲?臺灣沒有莎士比亞,也沒有必要重現別人的莎士比亞。另外,既然高雄春天藝術節願意開放舞台給學生,更應該注重與當地戲劇學系的交流,期待明年會看到南部戲劇系所也能站上由高雄主導的國際舞台。

《威尼斯商人》

演出|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
時間|2014/04/20 14:30
地點|高雄市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在問題的揭露上,《奧賽羅 2.0 / 3.0》出色地透過這些形式而成功提問,但作為一種本身也具有著悲劇性色彩的實驗,它也無可避免地在這樣的自我檢討中,具有著宿命論式的困境。
5月
19
2025
這場畢業製作最珍貴的饋贈,不在於它駛出了多遠,而在於它讓我們聽見:在那個被貴族遺棄的孤島上,卡利班敲打鐵鏈的聲響,正與觀眾席中此起彼伏的呼吸,漸漸匯成同一片潮汐。
5月
18
2025
身首分離所象徵的流離,一旦作為一種被指認為「異人」的悲劇性後果,而本身具有流動性的內在特徵時,尋找親人的強烈慾望與回歸身體的形式表現,似有被解消掉能動性的擔憂。
5月
16
2025
劇場不再是召喚國族記憶的祭壇,在這裡,鬼魂不求平反、死亡不能被意義化。這正是《落頭氏》的批判力道——不是出自特定政治議程的批判,而是持續召喚那個尚未到來的、幽靈般的政治。
5月
16
2025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