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育宜更專業《現代‧唐伯虎》
6月
25
2014
現代‧唐伯虎(南強工商表演藝術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51次瀏覽
吳淑鈴(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由南強工商表演藝術科與電影電視科共同演出的畢業製作《現代‧唐伯虎》舞台劇,編劇先聲明了引用《暗戀桃花源》的編劇手法,以增加戲劇的張力。但是這樣的手法會讓觀眾跳脫出故事的情境,就如剛開始,古裝的唐伯虎劇情演到一半,即被穿著現代的另外一個劇團從中插入,造成觀眾情緒中斷。這樣的運用並非《暗戀桃花源》首創,20世紀德國劇作家布雷希特的「史詩劇場」與倡導的「疏離」,即是故意打破觀眾看戲時的移情作用,目的是要讓觀眾不要被劇中人的悲情所引導,唯有打破觀眾的情緒,讓觀眾回歸正常才能正確的判斷該事情的對與錯。然而這個《現代‧唐伯虎》運用這個手法的目的,只是增加戲劇張力,似乎可以再多元去思考效果。

這齣戲是以港星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為藍本。這齣戲在台灣無線電視台業者一年播出百餘次,可見台灣人對周星馳那種無厘頭的對話與表現手法喜愛程度,導演選擇這類型的劇本自然很容易獲得大多數觀眾的喜愛。

讓觀眾開心很重要,唯一與電影不同的是《現代‧唐伯虎》的台詞都被每一個人平均瓜分掉了,筆者看不出誰是真正的男主角或女主角。而每個演員都是主角的缺點,學生應該學習體認「正在演出的當下就是主角」,如果有業界在找尋有潛能的藝人或新秀,會在表演中觀察。然而,筆者認為該劇沒有真正掌握契機的演員,演技好的人若選擇演喜劇,將來成功只能成為一位甘草人物。個人之所以這麼認為的原因是,這些學生都是可造之材,學生普遍素質高整齣戲的質感不錯,唯硬要從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就是演員的說話速度過快。劇場第一排跟最後一排的距離相隔很遠,所以說話的速度要比一般人說話慢很多。《現代‧唐伯虎》就有很多演員講話太快,以至於觀眾聽不清楚。學生更應該在「聲調練習」上下功夫。

該劇下半場呈現娛樂狀態,古代與現代時空交錯,劇情內容為:老爺過六十大壽,賓客登門祝壽及家中的丫鬟、奴才輪番上陣秀絕活逗老爺開心,賓客也會拿到紅包,彷彿過年電視綜藝節目正在劇場上演出。依筆者觀察,編劇是想將學生三年所學的實務呈現在舞台(流行舞蹈、情歌對唱、音樂演奏),藉此機會讓觀眾知道該科系之特色以及該劇為師生一起創作,整段像是在觀看綜藝節目,台上的演員賣力演出,台下觀眾熱情歡呼相呼應著。祝壽節目完後,劇情又回歸到唐伯虎與秋香湊成對,又連結到學長學妹的暗戀愛情故事為此劇的結局。該劇是舞台劇演出?抑或是綜藝節目表演?筆者心中存疑。

再來,筆者認為還須加強的地方是場控人員,該劇開演後應讓遲到的觀眾在統一時間(或中場休息)一起進劇場,而不是三分鐘、五分鐘讓遲到觀眾進場看戲,因此影響了其他觀眾看戲氣氛,場控人員更應要遵守劇場禮儀基本要素,更何況這是正式演出不是在學校的成果展,對此筆者覺得是大大不妥之處。

最後,期許這羣喜好藝術的學生,對戲劇熱愛的初衷外,也能重視劇場觀戲的禮儀。

《現代‧唐伯虎》

演出|私立南強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表演藝術科、電影電視科
時間|2014/05/31 14:30
地點|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