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微風裡的日式台味《杏仁豆腐心》
9月
01
2014
杏仁豆腐心(壞學長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77次瀏覽
吳岳霖(專案評論人)

「和我一起走,親愛的,我們一起離開這裡!」──《櫻桃園》

「好寂寞啊……」

「但是,沒辦法回到從前了吧……」──《杏仁豆腐心》

作為壞學長劇團第一號作品的《杏仁豆腐心》,是日本「第三世代」劇作家鄭義信(在日朝鮮人)於2000年首演的劇作,雖非直接以在日朝鮮人為題材,卻彙集鄭義信所有戲劇手法,被認為是一部最能窺探其寫作風格的代表作。【1】 這部作品無論結構、場景都非常地精簡,主要描述一對交往七年的男女朋友在分手後,各自打包彼此的物品,準備離開這間過去同居的老屋。但,卻也在這表層的寧靜與簡單裡,隨著他們不斷打包的行李,從亂無章法的對話慢慢翻出彼此心底的秘密,錯亂地如散落在房間裡的雜物。

這些生活場景的瑣碎切片,成為《杏仁豆腐心》這個劇本的主要語境,也顯然地與俄國劇作家契訶夫(Anton Chekhov)脫不了關係。劇作家毫不掩飾地,讓女主角倒在椅子上讀著《櫻桃園》,並且還穿上布偶裝,表演《櫻桃園》中的場景,以表達過去想成為演員的夢想。但,不管是仿效或是致敬契訶夫,編劇讓契訶夫成為一面鏡子,在平靜裡緩緩鏡射出兩人藏在生活底下的更多樣貌。整部劇作充滿了重複且片斷的對話,像是女主角對於兩人所喝的啤酒,說著:「要啊,那可是用我的錢買的耶!」男主角便會回嘴:「囉嗦。」,或是不斷齟齬著「做愛」、「寂寞」、「分手」等問題,卻又逃避回答。也在這些切割且破碎的語言裡,流瀉出隱匿在背後的更多隱情,包含男主角時不時提及的:「你媽媽……要不要把她接過來住?」默默回應整個故事的另一條支線(女主角的媽媽離家出走)時,也撕開女主角被傷害、被拋棄的過往,夾雜著她對兩人所居的這個種著「櫻花樹」的庭園(仿櫻桃園)的某種矛盾的抗拒與眷戀。同時,女主角也假藉《櫻桃園》的台詞,躲在頑皮豹布偶裡,才敢真實舔拭自己的創傷。於是,整部劇作看似生活瑣事的再現,卻如剝洋蔥一般,把兩人的現在連結著過往,職場霸凌、流產、遺棄等囚禁著他們的這些困境,一一浮現在這間代表過去的老房子裡,衝突性、矛盾性也醞釀成戲劇性,激出觀眾的淚水。

基本上,鄭義信的原作就是一個可以直接被原封不動搬演的好劇本,導演李政寬更於「空間設計與運用」上令人驚艷不已。台南場的演出,直接使用了台南人戲花園裡的日式老房子,加上後頭的庭園,無需另搭設舞台,就已有一個現成的展演空間,且完全符合劇情。導演更充分利用了這個空間,像是女主角走到玄關暗處與阿姨講電話、男主角去便利商店買完東西直接從門外進屋、兩人開了落地窗便可走進庭院等,他們似乎真的「活」在這個屋舍裡,而不是場演出。於是,其極度的「寫實性」,在兩位演員邱逢樟、林孝穎生活化卻又血淋淋的情緒反應裡,更顯得椎心刺骨並難以抽離。這樣近乎「環境劇場」的設計,運用本有的日式建築,觀眾彷彿坐在他們的家中,於暗處「窺視」著兩人。或許也真是「窺視」,因為這些秘密是他們也不曾對彼此告解的,直至分手這一刻。

最弔詭也最有趣的是,在這個「本地」(台南)的「異地」(日式)建築裡,彷彿錯落出了一個被扭轉的「異空間」,正上演著一個來自日本的故事。在這個「跨文化」似乎只跨了一半的區塊裡,導演雖未原封不動地複製原作,卻未對劇中的語言有太大的更動,主要的是將日本所獨有的詞彙刪去或置換,像是特有職業「鑼鼓五郎」、把女主角的名字小夜子刪去「子」;或是男主角達郎提到小林聰美的電視廣告,換成相似的情節(大茂黑瓜廣告),然後將清酒改為啤酒等。這種「半轉譯」的詞彙,存在於一個帶有時空錯置的環境中,不顯衝突,反而映照出台南這個演出場域的特殊性與雜揉性,而無須刻意完全「在地化」。

或許,壞學長劇團的《杏仁豆腐心》最大的「在地化」,大抵是改變了原作裡的「季節」。在鄭義信的劇本裡,結局是收在兩人抱著彼此,互道「聖誕快樂」。不論是否真設定為聖誕節,但女主角穿著鋪棉外套,說著「好冷」,或是兩人將酒溫熱等,都顯示出劇中的季節應為冬季。不過,似乎為符合本場演出的時間點(八月的夜晚),兩人身上不再穿著厚重的衣物,也沒有抱在一起取暖,並增加了新的結尾:兩人點起了仙女棒,最後一次在這個庭院裡看著滿天星斗。或許走向未來,也走離這間老屋;被打開的紙門,吹入陣陣的夏夜微風。這樣的改編,是令人驚喜,且再度運用了環境。不過,卻也消淡了原作中那互道「聖誕快樂」的憂愁。鄭義信似乎不給兩人有期望的可能,而再度製造了一個絕境,將他們繼續困住這間老屋裡;但李政寬的改編多了些希望,他們雖仍抱著回憶(可能也永遠甩不開過去),卻走出了房間,開始有前進的可能。而這可能也更接近《櫻桃園》,那句「一起離開」的某種暗藏其中的力量。

《杏仁豆腐心》是一個極度「寫實」的作品,滋長了觀眾的投入,也可能扼殺了想像的延展,完全被劇情拖著走。不過,開放性的結局雖收場在一種嘎然而止的沉默,我們似乎可以從窗口看到兩人手上仙女棒的光芒慢慢在遠處熄滅,但卻還是提供了「未來」的不同想像,他們將走去哪兒?或許,這也是《杏仁豆腐心》這個劇本,在跨越空間的生命問題中,藉由導演之手重新賦予的更多想像可能。於是,這碗杏仁豆腐,端來了台南的夏夜,雖然變得冰涼透心,卻還是可以感受到劃開之後,在堅硬背後溫潤卻又迷失的真實且矛盾心靈。

1、參閱林于竝:〈導論〉,《日本80後劇作家選》(台北:書林,2013年),頁12

《杏仁豆腐心》

演出|壞學長劇團
時間|2014/08/27 19:3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場觀演形式仍以鏡框式作為使用,但就整體空間而言,已突破傳統劇場空間的束縛,彷彿是我們踏入這對男女熟悉的空間,一堆外人卻同劇中主角被當下的既有建築物所包圍,充滿著實際地「窺視感」。(邱書凱)
9月
22
2014
劇中男女的關係並未在演員的互動中建構出來,除了後半場的若干激情片段,可以感受到兩位年輕的演員放開投入的強度;整場許多內在情感細膩轉折的對白總像是被無意識的快速執行完畢,導致破題的杏仁豆腐也成了破碎的滋味。(楊美英)
9月
03
2014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
《換/幻妻》並不停留在性別政治的寫實性,而是透過表演、舞台調度,讓三人的情感關係透過台南-曼谷的經濟位置,以及失智症所召喚出的記憶混亂,讓情感不只是一種感性要素,而是烏托邦瓦解後的餘燼能量。
3月
31
2025
在許正平的劇本結構安排以及導演童詠瑋的表演身體調度下,形成多向式辯證的複合文本:真實經驗與意識虛幻的交雜,無法抑制的慾望蔓生連結至面面俱到的家庭上下與婚姻內外,以及同性戀菁英是否適用於被壓迫的話語,甚至是該如何照顧媽寶般備受呵護、予取予求的臺灣
3月
28
2025
我們雖注意到了本劇那些調度上的冗餘,但也唯有面對這份不完美,挑戰這條遠路,才不至於讓那些文本的衍繹、姿態的寓意,乃至於尚待凝聚的組織與批判,全都失落在比曼谷、比幻想都更遠的遠處。
3月
27
2025
因為當代影音媒體的先進普及,年輕世代對聲音的豐富表現性,確實有勝過前輩世代的敏感,選擇音樂劇形式,表達個人對生命課題的反思,對社會議題的探究,似乎不言自明,但在熱鬧的歌舞過後,熾熱的情緒冷卻之後,現實挫敗的苦澀味道,是否也會隨著消逝?夢想之地,是否能離我們更近一些?
3月
20
2025
與其溫馴地順著指引,去組裝我們自己版本的歐洲史,倒不如思考:為何本劇如此執迷於客觀的歷史與純粹的美學?淬鍊歐洲史的諸多概念與命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亞洲史的命題嗎?
3月
20
2025
若說「有真與有真」同名同姓有其心理分析之暗示,戲一開場倒是開宗明義點出心理治療的場景設定。兩位有真實際上是以三十多歲的年紀換上國中制服,回溯國中時期之記憶。換句話說,兩人是以成人身分,重新面對帶著創傷走到青春期的自己——再度呼應此劇重點並非性侵事件本身,而是受傷的人生如何繼續向前。
3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