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寫實的懵懂青春《來自星海的約定》
7月
02
2015
來自星海的約定(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68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這是一個來自大學戲劇科系的學期製作,有著不俗的製作動機但卻失之粗疏的故事梗概,述說一個因為受父親之託返回台南傳統漁村照顧失智祖母的大學生家恩,又因著表姊婷婷的關係認識了漁村內的其他年輕人。同時某財團也試圖大量在當地收購土地與魚塭進行整建投資,漁村風貌恐將永不復存;這些年輕人基於對環境生態保護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動機一起努力,並終於為這個夏天留下難忘的記憶。

人文保存,生態關懷,土地正義,老人照護及其他社會相關議題的關注與親身參與,本來應該是這齣劇本中最應被著墨的核心價值,然而年輕人對上述議題的參與,從議題被認知的方式,認知所得的內容與論述乃至採取行動的途徑與方式,在本劇中均輕描淡寫,有名無實,甚至刻板化成有如正流行的電視鄉土劇情一般淺薄突梯,脫離現實。故事架構既以反應漁村的現況、現實為出發點,姑且不論劇場表現手法為何,總要能在劇場上有血有肉地對現實有所描寫或再現;但不管從劇中的年輕大學生的角色(其中扣掉一位從台北回來的「天龍」大學生不算,至少應還有三位漁村在地年輕人),到飾演中年一代的家恩父親或財團經理的演員,均無法稱職地在台上詮釋出符合漁村風情的腔調與韻味,亦無從在舞台上產生與土地連結的在地感。而針對核心劇情的魚塭是否要留要賣,發生賣地爭執的世代間是否和解,均取巧蒼白地設計成失智阿嬤的一場龍王夢之後就忽然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過程中作為主角的這些年輕人付出了什麼努力,與假想敵財團間形成了什麼樣的對壘周旋,而中間經過什麼樣的轉折為什麼最後會出現皆大歡喜的結局,完全付之闕如。如果照時下正夯的「谷阿莫講解法」,全劇應該可以四行讓人看懂:「一群唱唱跳跳學打鼓學街舞很開心但對於對抗財團事實上束手無策的年輕人加上一個很會神遊的老阿嬤,忽然間風雨交加中阿嬤看到海龍王跟很多游來游去的魚,然後壞人就被打敗了其實有沒有被打敗根本沒有人知道,大家就很高興地在最有台南漁村人文風味的『數魚歌』歌聲中結束了這個令人難忘的夏天」。

本劇的問題,並不在於學生演員的是否青澀(事實上他們才華洋溢,台風穩健),也不在於製作經費是否足以做出想定的劇場效果(這齣戲竟然並列了寫實與極簡兩種舞台風格),而在於劇場人看待劇場的態度;台灣在近十年間,年輕學子親身介入參與環境與土地正義的例子比比皆是,從北部的「大埔農地案」到東海岸的「美麗灣開發案」,許多年輕學子參與其中鬥智出力的諸多真實經驗,真的是「真實人生比劇場還精采」。反之,本劇以描寫今日的漁村社會現實為包裝的外殼,但從編到導到演,都看不到劇場反應社會真實的努力痕跡,從無形人文資產「數魚歌」到劇中援引的所有應引起熱血年輕人關心的漁村變遷、人口失衡以及土地正義的議題,全部都流於概念與物件的拼貼,徒有空殼,而無足量相稱,足以感動觀眾的實質內涵。

劇場失能,徒具形式,我想這不是一個引導與啟發大學戲劇科系學子的正面例子。

《來自星海的約定》

演出|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105級
時間|2015/06/12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
編導並未安排更流暢且有意義的換場,彷彿唱完一首歌,然後再下另一首的前奏,這齣戲就可以準備開始進入下一段,於是《織男・彼赫巫》大概就是十一首MV的歌單播放,不需要準確連結,也無法有效縫合、或是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
10月
04
2024
《織男.彼赫巫》作為一齣主打泰雅族的原創歌舞劇,但觀點卻與一般的戲劇無異,訴說應該尊重多元性別的差異,卻並未著重在泰雅族身上的異同進行延伸;講述了織布對於泰雅族而言無可取代的獨特與意義,卻也未就此解釋男性不可織布的緣由。
10月
01
2024
《夜燈》不僅僅作品本身小而精巧,連觀眾人數也是不到五十人,因為空間有限,在小小的坐墊上互相緊挨著,形成一種親密的觀賞經驗。
9月
25
2024
綜觀三齣作品,「尋死」命題的有效,基本建立在對於勞動現狀莫可奈何的絕對信任上。然而從勞動狀態、精神缺失到尋死展演,真正具有推演關係的僅有末二者,也就是各種精神狀態的缺失才是促成死亡的動機。
9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