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甬門的舊憶時光《私信》
11月
20
2012
私信(林練哲 攝,那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1次瀏覽
張麗玉

推開暫時因受台南市府代管而封鎖的公園路321巷日式宿舍群外圍鐵門,映入眼簾的是靜謐無人的巷弄,比鄰座落的木屋頹圮衰敗,破落磚牆上老樹盤根錯節,這管制區內的景象反倒醞釀出一股神秘氛圍,讓觀眾彷彿步入了與世隔絕的時光隧道,置身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但小巷內牆上四散貼著寫有「私信」的明信片卻又不斷提醒觀眾,有個曾經發生於此地的故事,即將在這時光隧道裡的某處重演。

於是,觀眾被帶領至門前九重葛開滿一樹豔紫的木造平房,穿過綠葉細藤垂掛的小徑,由後院芳草如茵的花園裡漫步進到演出場地,也就是畫家郭柏川先生的故居。脫了鞋的觀眾隨意在木頭地板上坐下,在這傳統日式建築的空間中,沒有太多舞台設置,僅有一隅放置矮凳、畫架與滿牆的手寫書信,對角靜靜坐著一名樂師。而曾屬於這屋中人物的故事,隨著樂師撥動的吉他絃聲漸漸展開。

《私信》訴說畫家郭為美女士對父親郭柏川先生的追憶,演員推開一扇又一扇的木門,就像是推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回憶。這些回憶包含了郭女士在北平的童年,當時那個相信地底下有天的稚氣小女孩、那個陪伴回台養病的丈夫而須揮別故鄉的母親、那個手上總是沾滿油彩氣味的爹爹、那個畫作得獎後想懇求父親教她作畫卻不知該如何啟齒的女兒、那個總是讓家裡充滿撲鼻菜香的娘親、那個喜歡用畫筆為女兒留下人生重要時刻肖像的父親、那個在信裡跟媽媽述說異地生活種種的女兒、那個什麼都沒說卻什麼都留給女兒的爹爹……這些扎扎實實的回憶,透過兩位演員——魏麗珍、張婷詠如詩般的語言、寫意的肢體呈現,一幕幕在觀眾眼前虛實交錯地上演。她們穿梭於屋裡不同房間,以口述在觀眾腦海裡幻化成郭為美各個成長階段的時空。房裡隔間木板遮門有時全被拉上,觀眾須靠隱隱傳來的話語或歌聲想像門後的動靜。有時推門被卸了下來,觀眾延伸的視野順著望進了郭柏川昔日的畫室,也看到了那些不曾離開過的故事。

如同戲裡郭為美說的:「所有的時光都在那裡,不曾消散」。她的父母盡了最大努力,把人生最美好的一切都留在這個屋子裡。而身為觀眾的我,也因為那個劇團的努力,感受到了一屋子美好的思念。戲入尾聲,演員撩開垂掛在窗前的薄紗,院子裡的景色變得透亮清晰,但身邊不少觀眾的眼卻模糊了起來。

帶著郭為美女士記憶裡的故事,我們一行人步出管制區,鐵門在身後悄然闔上,時光隧道裡的私信默默等待另一群觀眾的啟閱。擅長在環境中創造劇場的那個劇團導演楊美英,這次又成功地運用饒富意象的戲劇為古蹟建築注入生命力,好奇劇團將會再為府城的哪一個角落、哪一棟屋舍搬演屬於它們的生命故事?

《私信》

演出|那個劇團
時間|2012/11/18 14:30
地點|台南市郭柏川紀念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