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縱深下的生命之詩《小丑與天使》
5月
29
2013
小丑與天使(魅登峰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9次瀏覽
鴻鴻(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創團已達20年的魅登峰,是台灣第一個老人劇團,雖歷經不同編導,仍多以寫實風格演出生活故事為主。《小丑與天使》也不例外,以一位化身小丑的說書人串場,勾連起11個人物的愛戀情結與生命情境。以安平樹屋為演出場地,雖基本上仍侷限鏡框舞台模式,但情節已緊扣樹屋及其周遭環境而孕生。

觀賞魅登峰的演出,最吸引人之處是演員的個人魅力。或由於駐團編劇李鑫益針對演員特性量身打造之故,每一個角色無論出場時間多寡,性格都十分鮮活。他們的狡猾、嬌嗔、沮喪、戀慕、死纏爛打加上連哄帶騙,或歌或舞,都毫不扭捏。看到這些熟年男女個個困擾於不同的情感問題,或是懷才不遇的苦悶,或是互相慰藉的溫情,在每位演員臉孔身姿中,流洩出遠超乎劇本言詞的底蘊,令人會心玩味。真實,果然便是最精彩的戲劇。

導演張雅鈴在調度上也別出心裁。一些不同時代的幽靈(如清代官吏、日本傳統女性、或外國船長)無語漂浮在場內場外,甚至樹屋上方透天之處,隔著時空互戀,為劇情中一對對佳偶怨偶,打開歷史縱深的隱喻互文之窗。舞台上經常呈現多焦點敘事,卻有條不紊,瀰漫著娓娓道來、同步流動的生命之詩況味。加上佛朗明哥、Cats、國台語演歌的扮演穿插,既凸顯人物的心聲,也益增表演的趣味。結尾讓美麗的天使/紅衣女郎走入觀眾席中杳杳消失,點到為止的出軌情感,在含蓄中飽含張力,更是餘韻無窮。

導演雖然用心,演員雖然迷人,整體演出卻難脫業餘的氣質,原因為何?雖已演到第二場,演員台詞丟接、進出場時間點、乃至與音效的互動上,都不時呈現落拍的片刻尷尬,顯示彼此雖有情感默契,演出技術的熟練度仍嫌不足,需要更多時間投入實地排練(包括技術配合),才能在藝術的完成度上真正成熟。

每次觀賞國外的熟年表演,如碧娜鮑許65歲以上版本的《交際場》,或是比利時當代舞團的《梔子花》,都再再提醒我們,老人劇場實在可以更大膽跨步。當然這需要導演/編舞的膽量與視野,更需要表演者的紀律和心力。魅登峰的最新作品,再度證明了年紀與歷練是千金難買的表演實力,值得期許他們更上層樓。

《小丑與天使》

演出|魅登峰劇團
時間|2013/05/25  18:15
地點|台南安平樹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