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瀉萬丈情緒於心理的歌《少年台灣》
10月
25
2013
少年台灣(音樂時代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28次瀏覽
張簡亦杰(台大戲劇系學生)

這齣音樂劇一開始時,就令我感到驚奇,演員在舞台上一字排開,一一介紹自己在戲中的身分,因為每位演員都不只詮釋一種角色,身上的穿著清一色素面白衫長褲,鮮少因場景或故事不同而更換服裝,他們單單用些小道具或肢體語言甚至說話腔調,就能說服觀眾,並帶領觀眾進入故事背景裡。

在南海劇場的小小舞台上,架著幾張活動式長條板及小方桌,板面上沒有華麗的綴飾或雕刻,只是單純的刷上了黑漆,一開始我很納悶,這樣的佈景究竟想要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聯想呢?隨著音樂劇開演,順著場景變動,這幾張長條板和小方桌頓時成了觀眾腦袋中的畫面基底。當演出者踩著長板屈身向前時,配上氣勢轟隆的背景音樂,這些排列不齊的木板頓時成了掀捲的大浪;而當演出者趴伏在長凳下,一聲如雷灌耳的砲擊,彷彿又將觀眾拉回了民國四十年代的防空洞,使我們將黑長條木板合理的與被巨石堵塞的洞口畫上了神奇的等號。大量(或說全然)使用黑長木板做為佈景道具的原因,是經費問題或場地空間限制等等,已無需去猜想,從它們將觀眾帶入敘事者思想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功詮釋了佈景的細微感情了。

整場演出最吸引我的,莫過於配樂及人聲演唱,看了這齣音樂劇才讓我發現,原來也有能歌能演的演員,舞台劇演員歌聲中的情緒好像比一般市面上的專輯歌曲更加豐富飽滿。在快速節奏下,依然清晰易辨的咬字,將歌曲的中心思想一絲不留的傳達給觀眾,其中一段唱到戰爭處時,鏗鏘有力的高亢嗓音,像在我的耳窩及心靈投下一枚枚包覆金箔的砲彈,每一擊都令人震懾但又無法抗拒。另外一點令我佩服的是,雖然這是一齣鄉土意味濃厚的戲劇,配樂卻不單只有寶島風俗歌曲,還混合著些許R&B、爵士、現代輕搖滾的曲風,使整齣音樂劇雜揉本土性與世界性於一體,塑造出新麗的概念。以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是齣背景音樂與人聲歌曲製作與配合的極為成功,在觀賞完演出後,想買原聲帶重溫舊夢的一齣戲劇。

令我無法移開目光的原因,還有這齣音樂劇的文學性。這齣劇是根據美學大師蔣勳的文學作品《少年台灣》所改編詮釋,其中的台詞少了些口語慣用詞,多了溫柔文婉的敘事語調,角色所吐出的一字一句,伴著文學氣息將情緒流洩出來,透過角色的語言與表情肢體,將大地之歌的主旨投射給觀眾,我們乘著激情而悠揚的語調,經過了絢麗文字所堆疊而成的時光隧道,走入了少年的台灣,成了台灣的少年,十則故事,十個場景,千百種澎湃的感動在心中。

整齣音樂劇由台灣的民情風土為藍本,編織了一幅地圖,觀眾隨著演員的腳步,彷彿走入了歷史典籍裡的台灣,我們都成了駝著行囊的少年,在視覺上、聽覺上,感受了台灣的過往。《少年台灣》台前的我們,像透過了戲劇的鼻息,聽它傾訴了一個優美多層次的故事,浸淫在一首引起激烈共鳴並令人涕泗縱橫的曲子裡。

《少年台灣》

演出|音樂時代劇場
時間|2013/10/12 19:30
地點|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問題仍是,之於一齣音樂劇,如何呈現「台灣的聲音」呢?或者是,蔣勳作品中豐富的身體美學,是否得以在劇場改編中完成?《少年台灣》在這部分音樂的編制、編曲上卻仍以古典的合唱形式、聲樂演唱為主,加入的在地性元素仍是符號式的。(李時雍)
10月
21
2013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