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踏進家時,其實也正準備離開家...《八月,在我家》
4月
08
2014
八月,在我家(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8次瀏覽
曾菁美(表演藝術部落客Jimmyblanca)

這裡的所有人,當他們踏進家時,其實也正準備離開家...

綠光的「世界劇場」秉持著「把世界帶進來,讓台灣走出去」,年年引進優秀的國外劇本給台灣觀眾。不過,移植外國劇本到台灣往往面臨語言與地域上的挑戰,特別是台詞轉化的不夠自然順耳,總是還帶有文字閱讀的質感。前幾次的《幸福大飯店》、《文明的野蠻人》、《開心鬼》、《外遇遇見羊》都有類似的問題。然而,《八月,在我家》卻沒有這樣的尷尬,就算說它就是台灣長出來的故事也不覺奇怪。此外,誠如羅北安說的:「十三個演員,每個角色都有戲」,因而有了這次陣容堅強的卡司,看姚坤君、朱宏章、謝瓊煖、羅北安等劇場老將飆戲實在是很過癮。更別說氣勢震壓全場、強如鬼神的王琄對媽媽一角的完美詮釋。她第一句慵懶無力卻滿是憤世嫉俗的「王八蛋」,實就已經清楚表明這個角色的不甘示弱;到終結此劇的嘶吼與吶喊,即便是這麼孱弱的一個人孤單在台上,卻能緊緊揪住所有觀眾的心與目光。《八月,在我家》能這麼好看,王琄功不可沒。

故事從一個活得不耐煩的父親(吳念真飾)獨白開始,爾後的離家出走成了家族大夥兒回來的導火線。本以為父親的失蹤是單一事件,沒想到卻是通往全面崩毀而開的第一槍。故事裡不只一次提到,舊屋裡悶熱難耐,彷彿有心機詭計、還是藏得疼痛難堪的秘密,正被慢火熬滾,等待濃稠炸開。然而,卻沒有人發現這趟回家之旅,實是溫水煮青蛙的災難。上半場有段看似沒有交集的一分鐘「雜音」,便是這家人分崩離析的暗喻。讓位在舞台三個區塊的三組人馬,各自講述各自的事情:客廳的麗心阿姨碎念兒子浩然 (梁正群飾)睡過頭,沒趕上告別式;廚房的小妹靜安滔滔不絕的跟大姊靜芬說著自己即將結婚的事;樓上的主臥有母親麗蓉叨嘮著二女兒靜美要打扮得更女性化一點。

牽動著一家命運的母親麗蓉(王琄飾)角色設定上讓她罹患痛苦得有如火在燒的口腔癌,說話說不清楚,表達也不甚通順。或許是生病後感到無助,也可能是藥物濫用的結果,使得倔強想表達意見的她總是一股腦兒、不留情面、字字句句帶針帶刺的丟出真相:點破老大分居、看穿老三未婚夫不是什麼好東西等。而在「沒有人可以瞞得了我任何事」的情況下,無意識地又將老二唯一的希望揉碎,並從這最初種下的惡果種子 (丈夫偷腥),導出最後一根壓死自己的稻草。不服輸的個性,讓這個該是一家支柱的堅強角色,一步步地踩到了家毀人亡、所有親人都背棄她的田地。

大女兒靜芬 (姚坤君飾)能幹有條理,脾氣與家裡事的情況卻是一脈相承自母親,看看那同樣偷吃的丈夫就是了。非黑即白的個性,讓她敢於跟母親翻桌動手腳,企圖拿回家中主導權;卻也讓她無法圓滑處理丈夫外遇、小孩叛逆的問題。背負著太多責任、想要保護所有人的她,有著跟母親一樣脆弱卻不示弱的個性。在經歷過一連串荒謬的家庭鬧劇,能夠毅然決然拋下一切離開,對靜芬來說或許是種解放與解脫吧!

恬靜賢慧的二女兒靜美 (范瑞君飾)沒什麼聲音,認份守己的照顧這個家,直到出現了一個她想要相守在一起的人。當扒開一切,剩下的那個真相,即便再怎麼醜陋,我們都只能相信。老天爺不但奪去了靜美代表女性的生理象徵(因子宮頸癌而拔除子宮),更狠心的讓她連感情廝守的依歸都沒有了(相戀的人是自己同父異母的親弟弟)。對觀眾來說,這事件一開始是從麗心阿姨 (謝瓊煖飾)說出。然而,事件卻是透過一次沒有料想到的安排,從母親麗蓉嘴巴道出。讓人不得不感嘆,人再怎麼可以勝天,冥冥之中那死神的鐮刀或上帝之手的操盤,總能殺得大家措手不及,體無完膚!范瑞君的戲份不多,卻很吸睛。一路從上半場醞釀到結尾的溫婉可人形象,佐以觀眾對真相的先前預視,讓這個看似最沒脾氣的壓力鍋,在獲知真相後,一次炸開。

這個家的大姊看起來最厲害,但最懂得打太極、最能看清人生、最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卻是看起來相對無害善良的三女兒靜安 (周幼婷飾)。雖說靜安爆炸的點處理得不細膩、太過敷衍,讓人有種「為何她到現在才有這麼多轉折」的錯愕感,但從靜安離去前的一席話得知,她早已看淡家庭事,甚至是不願意去看家庭事,只願意抓緊當下所擁有的一切。這也是為何未婚夫這麼的糟糕,她卻仍然可以笑著容忍,當作雲淡風輕。

《八月,在我家》這齣剖開家庭倫常議題的作品,越看到後來,越覺血淋淋而不忍卒睹。但正因為劇本的真切與誠實、演員精彩優秀的表現,以及文化與語言的成功轉譯,讓身為這一系列忠實觀眾的我,終於可以擺脫過去幾檔青黃不接的作品記憶,開心的說:綠光「世界劇場」真的回來了!

《八月,在我家》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4/04/01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西方文化在處理家庭關係的態度上,常採取直來直往的語言攻訐與情感表達,東方人的情感表達較為含蓄。改編者在轉譯兩種文化與價值觀時,或許有意地改動了母親細微的角色設定。(陳志豪)
8月
04
2014
透過吳念真對於台灣家庭的理解,加上其擅寫家庭糾葛的觀察,讓此次的翻譯劇本幾乎是「無痕」的轉譯。同時,以往吳念真劇本中過於簡單的人物設定與情節安排,也因為有一個原文本的存在,而避掉了問題。(劉育寧)
4月
07
2014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