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過方知痛的感觸《涼夜》
7月
16
2014
涼夜(螢火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3次瀏覽
何和威(淡江大學大傳系學生)

《涼夜》(The Night)是螢火蟲劇團所籌備的舞台劇,這是一部刻劃男同志內心細緻及人性掙扎衝突的戲劇。《涼夜》導演兼編劇由韓江一手操刀,劇情內容說及兩個男生大安、阿慶的故事。大安是一名警員,某天準備上班,穿好制服後毅然請假翹班。大安深覺得警員隊友裡有沒有他,任務工作依然可執行。

一部好的舞台劇,在表演上能反映出生命且感動觀眾,就是好的戲劇。《涼夜》在舞台時間90分鐘演出,把大安和阿慶的同志身分壓抑,表演出同是身為同性戀卻在不同情況下遭受同樣寂寞、壓抑表現出無異。大安和愛人相戀多年,卻無疾而終;阿慶因為母親催婚,同樣飽受壓力而寂寞。舞台上的場面調度,把中央舞台放置了黑色床褥,右下角則是一張桌子與椅子,極簡的道具卻巧妙的把兩人「交匯」在一起。

戲劇開始,所有劇組的工作人員及演員的介紹在黑色螢幕上出現,就像電影般介紹開始。配樂主旋律近乎貫穿串場,飾演大安的古賀仁開始從左上角黑幕出場。中央舞台的床是他住宿最要的場景,大安穿著好警察制服後,在離開住所後不到十秒,返回撥電話向派出所請假。

電話在整場戲劇扮演極具重要的元素,包括大安和阿慶的聯繫,進出場的電話鈴聲特效都是經常頻密出現。這似乎告知現今人手一機,離不開手機生活的人們,劇組貼近人們的真實寫照的刻劃。

阿慶身分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是透過他與母親的對話之間,可看得出阿慶已到適婚年齡,卻難於啟齒向母親透露出櫃言語。阿慶體格高壯,在同志交友手機軟體認識大安。其實兩人曾經密訊過,不過在圈內的世界人來人往,彼此未能留下印象。此次,大安心情低落極致,窗外下起滂沱大雨,單獨孤處的他憶起相處約十年的伴侶,杳無蹤影而心緒低落。

此刻的夜晚,午夜涼風習習卻也教人心碎。這也是愛得太重的人必須承擔寂寞之重。大安身為一名警察,其身分既在同志圈非時尚圈,也因此守制度、奉公守法的男子漢氣概世俗社會眼光的寄託,難免有別於他人的壓力。加上家裡的小妹患病在身,其逃避家庭多時無法獲得家人理解,壓抑說明了他的苦衷。

「逃避」,圍繞著在世的同志,尤以家庭的壓力更是教人無法呼吸。常言道:「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時代的價值觀不同,生於六七十年代的男性們,若是自己喜歡同性,更在傳統家庭的父母眼中形成很大的無形壓力。經常無法表露自己的愛意與選擇,大安因此在外與愛人共租了住宿相處,無奈好花不常在,兩人分手,而大安的男性伴侶卻也因此失蹤。

這樣的孤單寂寞,更是教人撕心裂肺。演員古賀仁飾演的大安角色,把失魂無助絕望虛無的男同志表現出頗讓人憐憫,尤其每當主旋律歌曲《今宵多珍重》出現,更教我們同深感受。愛情是不分性別男女,熱戀期間「我們緊偎親親,說不完情意濃,我們緊偎親親,句句話都由衷。」相處久了的愛情也因此相互坦認彼此的愛意猶如「不管明天,到明天要相送」,此時僅能「戀著今宵,把今宵多珍重」。是什麼,讓這些孤獨靈魂走向不歸路,把人生最美好的感情當作賭注,賠上餘生。佛道有曰:荼蘼花開,荼蘼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獨特的。感情如茶蘼花季般,用情最深、愛的最真,最後如荼蘼般盛放鮮花,花開過之後人間卻再無芬芳,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

那是愛過方知離開的痛經歷的感觸,若非人生歷練未到此處,恐怕也未能體會孤枕難眠痛心思念的感觸。大安這角色,古賀仁把男性肉體的寂寞,在身體外表的層面壓制內心絕望中表現出來,讓人同深感受其無助的厭世。

後來大安嘗試舉槍自盡,但因和阿慶私密有約,才優柔寡斷間斷。雖然劇情兩個男人的互動在舞台劇情空間上,是沒有真正接觸過,僅僅透過時下流行的手機交友軟件的互動中,看見編劇用心良苦的加入時下元素,在大安和阿慶這樣時代生活的同志壓抑,無論逼婚、分手等情境,會讓同深感受的觀眾有所共鳴。

阿慶是從右上角黑幕出來,他是在自己家中的閣樓,母親似乎在樓下頻密的喊話,要阿慶走出房間(走出櫃子?!),但是阿慶百般不願遇到母親,頻以諸多的藉口推搪,包括不願意替妹妹的朋友買東西、護花等避免接近異性,有場大膽意識的場面是阿慶在自摸、自慰的當下,母親大人在外呼喊阿慶下來,惹得在場的觀眾噗哧一笑。最後阿慶還是在母親催婚,認識異性的嘮叨下,終於勇敢的向母親……

觀賞的過程,燈光打在角色出現的變化不多,反倒中間一場關於大安走向自轟的時候,主題歌曲《今宵多珍重》演唱,紅色劇烈的轉場情緒較大,似乎表達大安的內心世界臣服於現實的無奈、絕望,歌聲繞樑頗為感人。

最後,《涼夜》是一部能讓同志感同身受的劇情戲劇,其內容把許多現實的人們心聲表現出來,尤其在傳統價值的家庭觀念下成長的人們,即在職業和長輩的雙重壓力下,無法表現自己的愛慕同性情愫感情,被迫妥協安逸世俗的社會。這是一齣有經歷的人們,無法自我了結卻可透過這部戲劇抒發自己多久以來的壓抑,情緒獲得解放而產生共鳴。根據現場觀察,群眾似乎百分之八十,應都是衝著飾演阿慶這個角色的董浚凱而來的吧!

《涼夜》

演出|螢火蟲劇團
時間|2014/06/22 14: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劇情連貫性不足,破碎的分段劇情也只是為了要敘說同性戀情在面對現實的無奈與掙扎,對於試圖解讀該劇主題動機的觀眾而言,多少都會覺得有隔靴搔癢,未足盡興之感。(王妍方)
6月
28
2014
導演展現演員心境的手法,在同個時空裡展現兩種處境,演繹兩人的生活經驗,並將他們串聯、交纏,創造出「見與不見」、「巧合性」及「衝突的美感」來延伸整個故事的張力,讓平凡的劇本有了新生。(徐亦德)
6月
26
201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
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一向以挑戰劇場設定成規,拓展劇場邊界,純熟運用科技著稱,《這不是個大使館》不僅展現劇團既有特色,更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精緻手工之作:精巧的紙版模型,簡單的機械裝置,古趣物件(舊式投影機),充滿質樸感的影像,表演者與舞台技術人員,自在地在台上穿梭流動,將演出技術執行貼切地融入戲劇動作的推展,整場演出維持流暢的節奏,而無滯礙,不僅體現劇場的集體創作精神,也隱隱然呼應作品的主題性。
4月
30
2024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