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之見與寂寞之愛《Solo Date》
2月
07
2017
Solo Date(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5次瀏覽
楊婉儀(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台南人劇團《Solo Date》劇情鋪陳,表面上似乎是關於一個尋找失去摯愛的男人的故事,但觀賞的過程中,卻讓筆者感到似乎那男人所尋找的不僅是他者,也同時是他自身。

透過影像拼接的故事,在時空交錯間讓觀者體會情感的來龍去脈,也呈顯出時間並非線性的延展,而往往是在回憶隨時介入現實的交錯中,人才真切的體驗到時間與其自身的關係。就好像情人無預期的死亡,讓男人深刻地體驗了屬於他倆的時光,在透過回憶將過往的片段招喚至當下的行動中,男人體驗了他與情人過往的生活與情感,其強度與深度甚至遠遠多過於他們倆真正在一起的時刻。似乎情人的死亡成為一個反轉的關鍵點,將過去與現在疊合;而處於現在卻尋找過去的男人,在回憶情人的同時重新「看見」自己。這樣的「觀看」並不同於肉眼往外所見的風景,而是看向自身內部的提問。而此劇所精心布置的「閉上眼睛才看得到」的觀落陰,是否也暗示著男人所欲「觀」的情人,及其脫離現世而將去往的他方,亦是男人對於自身陌異的探問?

情人的死亡這一偶然性所引發的劇烈情感,使得男人與情人、現在與過去、現實與他方彷若相互映照的镜像般彼此疊合相互影響。男人始終被困在這彼此映照相互擾亂的情境裡,就如同劇中的他被透明的框架所侷限一般。即便他得以透過網路與外界產生聯繫,但這些來來去去的虛擬情境,卻宛若幽靈一般飄忽,彷若他起心動念的獨白。他究竟交往了誰?在這些看似來往無礙的虛擬網絡中,始終存在的卻只有他一人,尋找情人的強烈渴望,弔詭地越發凸顯了他的寂寞。這封閉在自身中的男人,有著一雙看向他人的眼睛,帶著對於情人的想像,塑造自己所慾望的對方。就彷彿在戀愛當中,人們所愛的往往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所想像出來的理想對象。人們與自己想像的對象言語,而感到對方無法理解自身;而對方也總是聽不到自己想要聽的話,就如同他也在渴望被理解的做挫折中,獨自寂寞。

《Solo Date》演出了一個當代的愛的主題,呈顯在愛情中的人與人,往往如同兩個封閉的單子,共同生活卻各自寂寞。每個困在框架中的單子都如同劇中被困在框架中的男人,活在自身和他人所製造的想像中,拼湊著各自想望的真實。隨著劇情顯現的每個影像,各自述說著男人內心的渴望,在他不斷消逝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事件被遺落。而他所能捕捉的回憶殘片所拼湊而出的,僅只是他所能接受的真實,以及他所慾望抓住的事件殘影。男人所愛的,究竟是自己還是他人?這個不會有答案的提問,彷若男人對於情人無盡的懸念,將感受緊縛於觀眾的內心。

《Solo Date》以一條追尋已然逝去的摯愛之線索,牽引出當代人的寂寞。以欲望看清愛的動機,呈顯出只有盲目才得以看見的愛。

《Solo Date》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7/1/14 14:30
地點|台南新營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摯愛的消逝,讓我們見到愛的珍貴,我們與人工智慧的最大差別,可能就是那份專屬於人類擁有的愛人能力,也因為有這個「愛」,人類才能確立自己的存在價值。(劉祐誠)
1月
13
2017
戲之所以好看觸動人心,說到底,也是因為這戲最終探討的,還是人性最根本的核心問題,愛與被愛、分離、想要而不得的心情,科技藝術看似冰冷無情,然而能觸動人心的作品,依舊處理的是人性。 (張懿文)
10月
06
2016
短暫的一小時演出時間,多媒體科技的靈活巧思、情感本質的潺潺流轉是頗具厚度的,卻往往在被打動的片刻一閃即逝;彷若許多問題從盒子裡被揭開、跑出,卻未更深入地挖掘議題。甚至情節的推演過程,過度地歸咎於「愛」而遺失掉其他情感,導致敘事過於淺薄。(吳岳霖)
10月
03
2016
一小時上下的泰國廣播電台擷取引出了討論「媒體會如何形塑國族認同?」媒體甚至含括戲劇,劇中我們像在凝視整個泰國社會,然而追根究柢我們還是在觀看導演和編劇提供的虛構的真實,這樣的思考上的錯落感好像帶出一種後設的態度又或來回辯證的關係,令人不由驚喜 。
9月
18
2024
而在日復一日中,他們彷彿接受了這樣的荒謬,讓廣播裡的那些政策宣導、那些無理事蹟和振奮人心的言語,都納入自我的意識裡,將之整合。因此,當他們開始說話時,戲劇的主題便自然地被帶出──關於底層人民那些對於生命、性、宗教、權力與死亡的感悟與無力。
9月
13
2024
遊戲設定的「革命」,參照的是哪一種現實歷史曾發生過的革命?不可諱言,它仍蘊存一種異托邦的思維。
9月
12
2024
這次人力飛行劇團的重製,不僅僅滿足於以寓言的形式召喚(或固著)某種意識或共識,更反身地凸顯了導演與演員位置的流動性與多重性,並透過後設戲劇的安排來凸顯「闖入」與「岔出」的一體兩面:影像技術對劇場空間的闖入、不同語言與身體間的闖入、演員對戲劇的闖入、吳子敬與黎煥雄雙導演彼此的闖入……
9月
11
2024
馬修.伯恩的創作不僅是對古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對現代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深度,讓這個經典故事在新的語境下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魅力。通過舞蹈編排、角色塑造與情節改編,他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家庭、社會壓力與年輕人的困惑,並讓觀眾在觀賞中反思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9月
10
2024
如果我們問:「一齣戲能說明什麼,改變什麼,創造什麼」,答案或許不是「什麼都沒有」,但也確實有不少讓人不解之處。
9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