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孕育的彩虹《那一天,彩虹出現》
5月
07
2024
那一天,彩虹出現(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提供/攝影馬尼)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88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一部原創音樂劇場要成功,有一個好劇本是先決條件,《那一天,彩虹出現》是苗北藝文中心的原創客語製作,本劇的上半場即點破以彩虹為意象的全劇核心,彩虹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通常都是光明、正面、豐富的印象,但本劇卻讓彩虹背負著礦坑瓦斯外洩的陰影,雖然不難想像這部劇最後彩虹還是會以光彩的一面示人,但同時帶出的台灣特有的礦坑背景與客家文化,讓不同的意涵,可以透過這部客家音樂劇同時呈現。

製作一部音樂劇,要讓演員彼此旗鼓相當,並且還能互相拉抬,往往都是製作人的難題,但這齣音樂劇還要加上客語發音的條件,讓難度又更上一層樓,在現今的台灣藝文圈,或許這比找到合適的歐美外語演員還困難。畢竟對於不諳客語的筆者而言,這是一門似懂非懂的語言,沒有字幕無法理解,但彷彿又能分辨演員的「氣口」,不難發現演員在台詞上的失誤。對筆者而言,這也是本劇呈現稍有遺憾之處,多數的演員如老式的話劇語速呈現台詞,非常清楚,但並不太像現代劇場的口語,聽起來少了些自然與真實感,但同時也有如飾演阿琳的吳侑函,可以用客語流暢地把語言的韻律,用口語的方式呈現,兩名演員在舞台上並呈,在求真與求精確之間,對話之間的語速也因此快慢不一,讓筆者欣賞起來總覺得少了點平衡。


那一天,彩虹出現(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提供/攝影馬尼)

本劇的另一個特色,即是充分呈現了客家的多元文化,包括開頭的焚字、客家山歌、花傘、桐花、染布以及礦坑文化,這讓觀眾可以透過一齣戲劇快速了解客家的豐富文化元素。在這部作品未來復排重演時,製作人可以思考,希望透過本劇讓「客家」擠身逐漸日興的音樂劇市場,或是將此劇成為苗北藝文中心長期的定目作品?如果是後者,那這部作品若將演出篇幅縮短,加上嚴格復刻的舞台道具(甚至是周邊商品),用劇中既有的「長期旅外的客家子弟」回鄉探索的追求先人故事的情懷,是非常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筆者前些日子在長年從事科普的朋友臉書上讀到:「我認為一部好的科學普及電影,首先必須是一部好的電影!」同樣的,筆者也認為,一部好的普及客家文化的音樂劇,首先要是一部好的音樂劇。近年來,客家文化無論在戲劇、音樂等指標舞台都有積極的參與,也時時可見客家委員會補助的力道在其中,《那一天,彩虹出現》就製作團隊,招聚了台灣一流的音樂劇場人才,舞台上的音樂、舞蹈、舞台設計等呈現,也都看得出來下了重本。本劇也擁有了各種成功的原創音樂劇場作品的必要元素。苗北藝文中心並非來自台灣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作為一座極年輕的場館,能有這種成果已經是可圈可點,筆者希望這部作品仍然能夠保持生命力,在未來復排之時,找到更精確的定位,去蕪存菁,成為一部如《茶金》一般讓社會大眾廣泛討論的音樂劇作品。

《那一天,彩虹出現》

演出|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時間|2024/04/20 14: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