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灣話劇的缺失與風格化前途《渴求》
5月
15
2014
渴求(愛慕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46次瀏覽
宋灝(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依據沙拉.肯恩的話劇著作《渴求》,人是在生與死、渴望和恐懼、期待和絕望之間掙扎。被父母拋入了自己的存在,究竟要繼續生活,還是毋寧選擇死亡?肯恩特別專注女性的處境,強調性關係中種種被動情境,而帶出深刻的落失感。新近組成的愛慕劇團很勇敢地把這樣的主題注入一場非常密集、內部層次複雜的劇場表演,在高雄駁二正港小劇場推出第一號作品。這場演出很嚴肅、卻又強而為力地將劇本文字轉入具體綿密的表演,使得一個沉重的存在氛圍落實於小劇場。肯恩的文學特色恰好是這場表演的困境和優點所在。

稍微遺憾的是,對於獨白和情感都非常敏感私密的劇本,正港小劇場有一點大,對三人的親密演出有一些不利。不但觀眾對舞台的距離太遠,而且上方開放的天花板也導致聲學效果不理想。由於演員不得不使用擴音設備,他們與觀眾之間的隔閡加倍,而整個表演的「在場感」便減至一半。只有當演員把台詞直接自身體的最深處發出時,舞台上的言說才可能轉成一種赤裸且熱烈的「表達手勢」。獨白不是溝通工具,對展開舞台空間、發揮在場強度,演員的聲音反而為關鍵因素。舞台表演所獨有的場所性和當下性都取決於發聲的充實度,即演員之身體自我的厚度和深度。話劇的演戲不應該僅讓觀眾看到演員如同影像一般執行手勢和表情,同時聽到有台詞如同配音一般自喇叭傳來罷了。完美的表演當中,是演員藉由自身身體給自己開啟一個強烈的「在場」,即表演藝術獨有的當下性。演員得要經由自己的身體在場來鋪陳並承受整個表演場所,同時開闢與其他演員的互動空間,劃分界線,展開距離。

這種困境是整個台灣話劇表演太過仿效影像特效,也完全依賴擴音科技所造成的弱勢,也是國內演員培養的重大缺點。雖然已可看出愛慕劇團的努力,而且特別是在發聲訓練上導演顯然下了許多功夫,但是將來應該再進一步調整上述弊病。關鍵在於一種風格化策略:為了營造濃厚的在場感,應該順著這次演出的趨勢,經由種種實驗具體來磨練另類的演技,追求一個更加強力的風格化作用,繼續培養這兩個優點:

其一,充滿詩意的台詞基本上等於是一串漫長的獨白,是一番對自身存在價值的內心探索。當這種獨白被分配給三個角色承擔時,在字句內容、層次、心情、氛圍上露出眾多斷裂、轉換及重複,進而形成獨特的風格化力度,即與詩一般的效果:經由台詞觀眾不但體驗到一個人與自身存在、性慾和死亡衝動的奮鬥,而且語詞的回返往覆直接回應於這種人生上的徘徊不安。歸功於演員所下的工夫,台詞如音樂一般的流動、停息和接續貫穿整場表演,展開無所不在的節奏,在舞台表演當中賦予劇本一個密集凝固的結構。

其二,就舞台空間的使用而言,三位演員的位置和姿態安排是非常講究導戲的成果。演員以不斷地對調位置的方式來體現反覆掙扎的心中獨白。他們的關係雖然複雜,但三人形體之間忽拉開忽縮緊的距離以及其相互所採取的勢態,串通並聯繫台詞的種種裂縫。再來,三個人之間的力度凝聚於一方黑色長形矮几為主軸,把坐著、躺著或站在其上之三位的緊張與呼應聯繫起來。圍繞這個物件被組成的各種三角形畫面及立體形狀讓觀眾具體體會到能量的流動和沖擊。藉由各種動態情形,身體姿態的表達強度和美學效果已經達到頗高程度,而這樣的風格化非常值得再往下發展,以給台灣的表演爭取更強的在場感。

《渴求》

演出|愛慕劇團
時間|2014/05/03 19:30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Crave渴求》所做的並非一再地在傷口和導致傷口的原因上畫重點,僅僅是退讓出空間,不對感受經驗設限,使觀者的個人生命經驗能夠自由地和劇中情感產生連結與對話。(洪子婷)
5月
21
2014
導演將此四重聲音分由三位演員飾演,這樣的安排展開了更複雜的扮演與詮釋的空間。在極為簡單的舞台佈局中,演員時快時慢、時而細絮、時而嘶吼、時而低沈、時高亢的聲音,頗具感染力的被放大和突顯。(林素娟)
5月
12
201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