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歡笑的密碼《尋找彼得潘》
5月
30
2014
尋找彼得潘(陳又維 攝,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01次瀏覽
楊麗卿(台南市大灣高中教師)

彼得潘的故事情節波折詭譎,場景或在室內或凌空穿山過海,要將它搬上舞台,談何容易?然則全劇笑聲不斷、趣味精采,可見設計創意十足。

本劇成功首功在:善於營造奇幻驚喜的聲光電響。導演透過布景窗,以皮影戲偶呈現彼得潘及溫蒂遠距遙看的冒險旅行,或在牆壁上投射影像,解決戲劇所需的場景,於是在光影中或山或水、或走或飛、或倫敦或島嶼,繁複多變的光影,交疊技巧迅速,營造出獨特的劇場風景,加上旋律變換俐落的配樂,令人目眩神迷。

呂毅新導戲一向採道具「就地取材」,因此道具雖是常見、常用的物品,而導演卻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於是置於頭上的竹蜻蜓,成了航向永無島專機的螺旋槳,雙手持扇就成為飛機的機翼,凌空灑下的小紙片便是雪花,而用得最多的是手電筒,藉著手電筒微弱的光,投射屋頂的小球,即成了闃黑天空燦爛的繁星,照射窗牆,即成異光閃動的想像世界。平凡的道具竟是成功呈現奇幻驚喜的大功臣。

影響.新劇場的出場,總是別出心裁。當觀眾走入幽暗的表演廳,即使光線暗淡,觀眾還是會被躺在佈景樹下酣睡的男演員吸引。音樂聲起,男子忽然坐起、發呆、大笑,瞬間的聚焦,開啟孩子第一波的嬉笑,隨後女演員出場,對男演員又是捏鼻又是掐嘴,孩童的笑聲立即爆開,而一旦得到歡笑的密碼,笑聲便如浪濤波波不斷,互動也變成很自然。當演員苦惱沒有精靈粉可以飛,小觀眾便紛紛提供洗澎澎、吃冰淇淋……等快樂的念頭,而當演員期望得到觀眾的笑聲時,小朋友更是慷慨地大笑起來,演員與小觀眾間自然的互動,也掀開了童話的心靈帷幕。

本次《尋找彼得潘》不是J.M.巴利的舞台劇本和小說。而是導演以他的作品人物或是對話為靈感,自己創作編寫的新戲,內容和點子都是原創的,因此挑戰性更強。這場戲只有男女二位演員,因此他們必須千變萬化,除了肢體還要搭配劇情的需要以口技發出各種聲響,或歌或舞或跳或叫或猴、鳥、海盜、美人魚等等,角色變換紛繁,卻都唯妙唯肖,讓觀眾能即時跟上。如扮演狗追逐來找影子的彼得潘時,先是以手勢投影出狗,然後演員隨即酣暢淋漓演出狗追、人跑、狗咬人倒的動作。而當回顧往事時,彼得潘環腰抱住虎克船長,身後演員忽然從身後伸出一個套在手掌上,前一後二象徵鱷魚的圓球,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加上滴答的聲響,意味著牠將咬下虎克的手,將幾度空間全揉雜於一霎間,真是聳動的一幕。在觀劇者共鳴的驚呼中,不論老少已瞬間點醒了想像力,人人都成了彼得潘。

戲中,達令太太將小孩白天弄亂的心,都撫順平整放回抽屜最底層,再把好心情放在通風明亮的最上層,讓孩子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這樣的詮釋母親,讓觀劇者的心充滿溫暖,很貼心,也很別緻。

此外這次演出場地,對台南本地觀眾而言,也是耳目一新的一場驚喜。B.B.Art原是有歷史的老建築,如今這齣戲以自由拼貼,佐以無限想像,讓老屋蛻變成富有青春氣息的新時代藝廊,劇、場相得益彰。

這場戲有好劇本、好演員、好音樂、好場地、真是一場好戲。

《尋找彼得潘》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4/05/02 19:30
地點|台南市.B.B.Art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今日全球化的世界,面對迪士尼文化工業的操作,要改寫這部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名著談何容易,因為故事的角色形象早已定型,反覆地出現在電視與電影中。導演卻能找到一條顛覆既有形象的角度切入,帶領孩子思索這些原來的文本所不能給予的反思機會。(吳信宏)
5月
26
2014
《尋找彼得潘》精緻的呈現必定不同程度啟發兒童的想像力,其在內容和手法上不輕忽兒童的認知和美感能力,在態度上不紆尊降貴,尤其值得肯定。(林雯玲)
5月
16
2014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