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台爭唱,阿誰第一?《無影》
12月
16
2014
無影( 明德少女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43次瀏覽
劉美芳(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大稻埕戲苑為專案留下的檔期,先以慶祝台北建城為由,搬演民間傳奇;而後交由新成立的明德少女歌劇團接續演出。雖說是新立案的劇團,卻是龍虎臥藏,絕非初涉江湖的嫩稚幼雛。主事者林明德縱橫劇場許久,從台前演員到幕後執行,歷任各種職務,無所不能。為人作嫁多年,蓄勢已久能量既足,便成立劇團實踐創作理念。挾其長期積聚的豐沛人脈,廣發英雄帖,邀聘雄據各方的豪傑同場較技,競相飆戲。更以少女歌劇團稱名,舉目氍毹雖難以窺見少女形影,竟似時空霎時翻轉,瞬間重回歌仔戲盛世,喚醒沉睡的內台名團,再現故往璀璨風韻。而大稻埕戲苑的仄陋細巧,正宜於引發觀眾復蹈昔時「第一劇場」、「淡水戲館」昌繁的揣想。

創團劇作名為《無影》,手上兩張宣傳文宣皆以「推理歌仔戲」自許,誘引觀眾探其真相;但又強調是「人性良知與心魔的纏鬥」,意欲經由作品探究人性諸般糾結,與不見影蹤的心魔交戰。全劇究竟是講求邏輯推理,一切以證據說話的科學辦案?或是重在刻劃人心的黑暗面,殺人事件不過是邪魔驅動的結果?還是難以取捨,希冀二者能得兼的貪求?意圖涵括的概念溢乎戲文之外,創作者思維游移,於是作品忽此忽彼,模糊了呈述的軸心。情節邏輯、人物性格安排上疵誤處處,才提襟袖便擋不住肘膝見露的窘境。不可見的心魔(無影?)終究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只好在終了前以幕後配唱交代「無影做煞,期待的是有影」;啥是「有影」?主體不明,只怕續集裡影子還是難以看得清楚!

匯聚諸多實力豐足演員的參與演出,是本劇一大吸睛處。唱將滿台,引吭轉喉,悅耳動聽;惟美聲轉腔運用稍嫌頻繁,歌仔情緻韻味不免有所折損。而要讓場上不同劇團的重要成員,願意放下各自高踞的身段,捐棄本位攜手合作,挑戰難度甚高。正因演員個個本事名氣兼具,既慨然跨刀助陣,戲文結構輕重的份量便不宜太有差別,人人都得有足堪發揮的主要段落。於是藉由跳躍時空的手法,讓早已身故的妻子與老爺,能有現形表現的機會。戲甫開場便被視為落水身亡的新郎,不只利用序場剖析心情,還有過往夫妻恩愛的回溯。老夫人喪子的哀慟、悔怨心魔所擾等抒懷唱段;新婚妻子靈前假意哭號、驚詫吐實的炫技身段......。諸多安排設計合理與否,似已非編導考量重點;大咖演員以聲名技藝成就演出,也往往成為難以捨卻的包袱,反增枝節平添負累。

舞台技術表現是演出另一亮點,製作人手下有一幫長期工作的夥伴,經常承接其他劇團的舞台執行任務;此番為自家主子效力,表現自是無庸挑剔。戲未開演,十扇門板與家丁縣官們便已現身舞台,引領觀眾由喧鬧真實進入虛幻的劇場氛圍。門板景片跳脫純然展示環境功能,以最克難的人力推移方式,建構多樣的組合變化。配合交織時空的劇情發展,在窄仄窘乏的戲台上滿場騰飛,創造諸多動態場面的想像。不禁遐想,若在較大的劇場演出,crew們或許還能在戲中穿插一段門片舞蹈呢!

新團新戲,籌備既久,觀眾期待也高;及至推出,演出卡司,排場規模,俱是一時之選。擔心的是這夢幻般組合,是偶一為之的捧場人情?還是從此建立典範,打破名角不同台競演的慣例?不禁想起「跨世紀千禧崑劇菁英大匯演」,集結六大崑劇團二十幾位一級演員訪台聯演,場上各逞所能,看得觀眾流連劇場不捨遽離。臺灣歌仔戲的小劇壇,何時也能有這樣的精采?明德少女歌劇團已邁開嘗試的步履,期待日後更多良性較藝、互相成就的機緣!

《無影》

演出|明德少女歌劇團
時間|2014/12/07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精衛》最迷人之處,是它拒絕走一條「混搭」、「拼貼」的捷徑,而是將雙方系統進行深層滲透,讓兩種身體語言彼此學習,最終產生質變。
5月
11
2025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