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首次聆聽了來自希臘的小提琴家狄米奇卡拉康塔斯(Dimitris Karakantas)演奏,在台北市區的小型藝文演出空間「享巷」,演奏全場希臘小提琴家、作曲家西蒙斯(Simos papanas)無伴奏小提琴作品。演奏者與作曲者皆是熟悉巴洛克音樂語彙的音樂家,一連五首當代新作,皆不難發現向巴洛克時期音樂致敬的蹤影;「致敬」,並非「模擬」或是「效仿」,西蒙斯精準地掌握了巴洛克舞曲的精神,並加以研擬出具有當代意識之作,如《第一號組曲》獻給Georgois Demertzis,遵循著古老舞曲中的「格式」,從〈阿勒曼〉、〈庫朗〉、〈薩拉邦德〉到〈基格〉,以現代小提琴演奏技法拓展巴洛克舞曲嶄新的意識體,到達一個更為華麗、瑰麗且不喧鬧的境地,所有曾是「不規則的珍珠」,顆粒更見分明與質地;一如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枝葉從未枯萎,開枝散葉繁盛至當代。
狄米奇卡拉康塔斯是一名演奏技巧純熟、深厚的小提琴家,各方面表現皆有平穩的控制力,並保有餘裕,我也相信,唯有扎實的演奏功力,才有能力準確駕馭當代作品,僅僅駕馭仍是不夠的,狄米奇卡拉康塔斯更多了清晰化的能力,而這樣「清晰化」的能力,除了來自於自身的演奏技巧,更需要有著對當代作品的理解與認同;而推介當代作品之心,更是其難得可貴之處。
今晚所演奏的五首西蒙斯作品,並未聽出太多的「實驗性」野心;從這五首當代作品中,更多的是對於「時代精神」的延續和反芻,進而成為難得的「當代精神」。而這樣的「分享」和「傳承」,正是音樂的珍貴之處之一;一如電影《Into Wild》中的經典名句:「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音樂也是如此,金碧輝煌的演奏廳堂與否、華美催淚的包裝與否;留在音樂家身上與聽眾內心的,是那些願意分享、願意接收的時分,完整了音樂的紋理;也是這樣的時分,令音樂與感知化為真實,成為另一個、下一個可能的明日。
《狄米奇卡拉康塔斯小提琴工作坊暨音樂會》
演出|狄米奇卡拉康塔斯
時間|2015/05/17 19:30
地點|台北・享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