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音樂的當代精神《狄米奇卡拉康塔斯小提琴工作坊暨音樂會》
5月
21
2015
狄米奇卡拉康塔斯(安玓音服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6次瀏覽
李欣恬(音樂文字工作者)

今晚首次聆聽了來自希臘的小提琴家狄米奇卡拉康塔斯(Dimitris Karakantas)演奏,在台北市區的小型藝文演出空間「享巷」,演奏全場希臘小提琴家、作曲家西蒙斯(Simos papanas)無伴奏小提琴作品。演奏者與作曲者皆是熟悉巴洛克音樂語彙的音樂家,一連五首當代新作,皆不難發現向巴洛克時期音樂致敬的蹤影;「致敬」,並非「模擬」或是「效仿」,西蒙斯精準地掌握了巴洛克舞曲的精神,並加以研擬出具有當代意識之作,如《第一號組曲》獻給Georgois Demertzis,遵循著古老舞曲中的「格式」,從〈阿勒曼〉、〈庫朗〉、〈薩拉邦德〉到〈基格〉,以現代小提琴演奏技法拓展巴洛克舞曲嶄新的意識體,到達一個更為華麗、瑰麗且不喧鬧的境地,所有曾是「不規則的珍珠」,顆粒更見分明與質地;一如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枝葉從未枯萎,開枝散葉繁盛至當代。

狄米奇卡拉康塔斯是一名演奏技巧純熟、深厚的小提琴家,各方面表現皆有平穩的控制力,並保有餘裕,我也相信,唯有扎實的演奏功力,才有能力準確駕馭當代作品,僅僅駕馭仍是不夠的,狄米奇卡拉康塔斯更多了清晰化的能力,而這樣「清晰化」的能力,除了來自於自身的演奏技巧,更需要有著對當代作品的理解與認同;而推介當代作品之心,更是其難得可貴之處。

今晚所演奏的五首西蒙斯作品,並未聽出太多的「實驗性」野心;從這五首當代作品中,更多的是對於「時代精神」的延續和反芻,進而成為難得的「當代精神」。而這樣的「分享」和「傳承」,正是音樂的珍貴之處之一;一如電影《Into Wild》中的經典名句:「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音樂也是如此,金碧輝煌的演奏廳堂與否、華美催淚的包裝與否;留在音樂家身上與聽眾內心的,是那些願意分享、願意接收的時分,完整了音樂的紋理;也是這樣的時分,令音樂與感知化為真實,成為另一個、下一個可能的明日。

《狄米奇卡拉康塔斯小提琴工作坊暨音樂會》

演出|狄米奇卡拉康塔斯
時間|2015/05/17 19:30
地點|台北・享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